首頁>要論>眾說眾說
法官酒后吐的是真言還是胡語
河南漯河中院民一庭副庭長諶宏民,被所在的中院以“接受媒體采訪后私自宴請記者,并在醉酒后發表不實言論,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為由,記大過處分,提請免去副庭長職務,調離審判崗位。昨天這份通報被曝后,有網友質疑是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漯河中院在通報中明確表示,對于諶宏民的處理,是根據《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第106條之規定實施的。仔細閱讀處分條例你會發現,第106條之前,都有相對應的具體行為,唯獨這條最籠統——有其他違反管理秩序和社會行為的。看來中院在處理諶宏民時,并沒找到相應的硬杠杠。爭議恐怕就在這里。
通報所指的“不實言論”,相關報道如此敘述:一場借款糾紛,被告還款30萬元,尚欠125萬元,雙方鬧到了法庭。區法院一審判被告程建偉償還原告125萬元及利息,結果到了中院二審,也就是諶宏民手上,判決被告還款連本帶息縮水至96.35萬元。誰知被告還是“強烈不滿”,直接向省高院控告諶宏民“枉法裁判”。于是便有了諶宏民接受記者采訪過后的一番“大倒苦水”。
諶宏民說,被告“是省會某領導的親戚,這領導給漯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邵成山打招呼,邵主任給法院主管院長王曄打招呼讓關照,王又給我打招呼讓關照。你說我不聽能行嗎?!老弟,當法官真難呀!”
感慨“一片苦心、兩邊都不落好”的諶宏民,不論是酒后吐的真言還是胡言,都指名道姓了,公開報道了,漯河中院在監督面前不是還原真相,而是只字不提來龍去脈,操起了內部處罰大刀。輿論為之嘩然,便在情理之中。
諶宏偉滿腹怨情是真是偽,梳理起來并不難。從源頭查,這個欠人125萬元、能夠在二審改判只需返還本息96.35萬元的被告程建偉,與省會某領導有沒有親戚關系,排查起來并不難。從末梢查,漯河中院主管院長有沒有讓諶宏民關照這個被諶視作“判得最失敗的案件”,查起來也不難。這兩個端口查清楚了,省領導有沒有給市人大的領導打招呼、市人大領導有沒有給中院領導打招呼,信息對接起來就不難了。
問題是,這個層層剝皮的過程由誰來完成?是諶宏民必須提供的事實依據,還是漯河中院面對法官怨言和輿論監督時必須提供的自身清白證據?這也是這紙通報究竟屬于“家法伺候”還是“依法處置”的性質所在。
嚴格說來,諶宏民所吐之言,與酒前還是酒后無關。根據最高法《落實廉政準則防止利益沖突的若干規定》,“法院工作人員不得接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禮金、宴請等活動”。而漯河中院的通報,有幾點關系并沒厘清。一,法官有沒有宴請記者的權利。如果有,就不應該成為“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的被處理理由。而從最高法規定來看,諶宏民顯然不在違禁之列。二,諶言之虛實,與醉酒前或者醉酒后、與“造成嚴重不良影響”有沒有關系。如果諶言不實,那么,漯河中院需要講清的是哪句不實、為什么不實、事實又是怎樣,而不是以酒前還是酒后來定性。三,“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的,究竟是諶的言論,還是言論被媒體所公開報道?諸如此類的法律常識,漯河中院作為司法機關,應該很清楚自己這份通報本身究竟有多少法律的漏洞。
一個法官醉話之后的下課理由都攤不開來、站不住腳,人們難免對某些地方法庭上這桿天平的公平性,持懷疑態度。
編輯:曾珂
關鍵詞:法官酒后亂說話 河南漯河中院諶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