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縱議縱議
鄉賢回鄉,重構傳統鄉村文化
浙江“鄉賢文化”與鄉村治理的采訪和思考
編者按
當前,中國城鎮化迅速發展,外出務工潮波瀾壯闊,許多鄉村精英流失、人去地荒,中國農村正呈現空殼化。統計數據表明,中國城市人口已超過農村人口,農村正面臨“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城市化背景下的鄉村該如何發展,如何治理?千余年的文脈如何接續,傳統鄉村文化如何重構?
鄉賢,多是飽學之士、賢達之人。重構傳統鄉村文化,需要一批有奉獻精神的鄉賢。從鄉村走出去的精英,或致仕,或求學,或經商,而回鄉的鄉賢,以自己的經驗、學識、專長、技藝、財富以及文化修養參與新農村建設和治理。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文化道德力量可教化鄉民、反哺桑梓、澤被鄉里、溫暖故土,對凝聚人心、促進和諧、重構鄉村傳統文化大有裨益。光明日報今天起推出“新鄉賢 新鄉村”系列報道,首篇記敘的是浙江省紹興市重構傳統鄉賢文化、創新鄉村治理的故事和經驗。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收到一份《關于在全國推廣鄉賢文化研究的建議》的提案,提案人是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利萬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志良,案由是:希望向全國推廣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原上虞市)弘揚鄉賢文化的做法。
王志良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無論走到哪里,心頭始終有濃濃的鄉情和鄉戀。鄉賢文化是一個地域的精神文化標記,是連接故土、維系鄉情的精神紐帶,是探尋文化血脈,張揚固有文化傳統的一種精神原動力。上虞鄉賢研究會在研究發掘和整理積累區域文史資料、搶救當地瀕臨消失的文化遺產、聯絡走訪鄉賢游子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極大推動了當地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
夏昭炎(右一)在給留守兒童上課,左一是他老伴楊蓮金。曾志前攝
王志良推崇的“鄉賢文化的上虞現象”,正是紹興實施的“基層治理現代化試驗區建設”計劃所期望的。記者6月中旬來到紹興,采訪這一計劃實施情況。紹興市委書記錢建民表示,這項計劃針對的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城市化浪潮下,農村空殼化背后的鄉村治理現代化問題。
城市化不能以農村空殼化為代價
“基層治理現代化試驗區建設”計劃的設計者是紹興市委組織部,紹興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吳曉東道出了推出這一計劃的背景:鄉村治理,呼應的是一項時代命題。據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參事馮驥才調查,每天正有300個村莊消失。城市化背景下的鄉村該如何發展?鄉村社會該如何治理?這一命題,正在叩問中國。
2011年,中國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占比達51.27%。城市化快速發展改變著中國農業國的面貌:改革開放初期農村家庭承包責任制熱潮隨著城市化的推進逐漸消退,農民對土地的依戀逐漸消失,掙脫土地束縛的愿望日益強烈,新生代農民成百上千萬地涌向城市,掀起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農民進城潮。
當農民奔向城市務工、生活時,他們很快發現,讓城市接納他們是何其之難,要想融入城市生活更是難上加難。外出務工潮也導致了鄉村精英的嚴重流失,農村人心離散、人去地荒,中國鄉村正經歷史無前例的衰變。
編輯:曾珂
關鍵詞:鄉村 鄉賢 文化 治理 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