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眾說
“醫療費跑過GDP”說明啥?
卞廣春:人均醫療費增長率超GDP說明啥?
從1991年到2013年,我國人均醫療費用的年均增長率為17.49%,如果現有的政策環境不變,預計2015年我國人均醫療費用的年度增長率為14.33~18.24%,明顯高于2013年我國人均GDP8.97%的粗增長率。4月7日,由復旦大學牽頭的健康風險預警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公布上述數據。(4月9日《中國青年報》)
人均醫療費用增長過快,是對市民看病貴切身感受的驗證。研究報告對數據歸納分析得出的結論,與患者在醫療領域就醫的感受是吻合的。這兩種來自不同渠道、采用不同手法,得出的相近結論,反映了多年來市民看病貴的現實,不僅沒有得到有效改觀,反而在醫療、醫藥改革不斷的進程中,越來越令人迷惑不解,讓人也對改革信任度降至極低。
醫療費用,包含醫藥費、診療費和患者在就醫過程中產生的其他費用三大類。醫療改革的重點在醫藥費、診療費。但從上世紀就著手進行的醫療改革至今,不知道是沒有摸到改革的要害,還是摸到了要害覺得改革有難度繞過去了,反正醫療改革永遠在路上,卻又始終沒有能讓市民群眾感受到化解看病貴問題的希望。
以藥品價格改革為例,藥品價格虛高,存在多種因素。其中,有銷售代表以行賄實施的不正當競爭,有醫療領域拿回扣、開大藥方帶來的連鎖反應。有一種模糊不清的現象,是醫療機構看病,從來都是不賺錢甚至是賠本的。所以,在醫療改革中,一會兒提出以藥養醫,一會反對以藥養醫,改來革去,藥品的價格沒有降得下來,診療費種類和診療費用也多起來了。
患者對降低醫藥費用沒有了信心,寄希望于醫保手段,也不符合我國的醫保現實,不符合醫療費用關系需要理順的常理。醫療改革沒有理順好關系,指望以醫保托底的手法緩解看病貴,是用醫保的錢,做大做強了醫藥產業。
復旦大學公布的醫療費用增長數據,是看病貴問題未得到化解的另一種說法,是群眾不滿意醫療改革結果的佐證。醫療改革,很可能需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利益,但藥品價格改革、醫療費用改革,應以患者體驗感受為出發點,不應因醫藥、醫院等涉事部門的利益被牽著鼻子走。
在政府、醫院、百姓、醫保、藥品等多方關聯利益者中,百姓是真正需要扶助的弱勢群體。以百姓看病為中心,讓醫院、藥品在合理價格和合理收入基礎上,穩妥改革,小步前行,再以財政、醫保予以呼應,醫療改革應該不會太難。
編輯:水靈
關鍵詞:改革 醫療費 GDP 復旦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