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今年掙錢了,就去城里買房子”
寧夏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視察脫貧工作小記
人民政協網吳忠5月27日電(記者 范文杰 張倩)5月20日,是個幸福的日子。初夏的天氣甚好,寧夏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又進村了。這次他們組織農業界別的諸位委員就“已摘帽貧困縣穩定可持續脫貧工作”進行視察。
在寧夏,說起“已摘帽貧困縣”首當其沖會想起率先摘帽的鹽池縣,因此他們來到了“運城”鹽池。
鹽池縣花馬池鎮四墩子村曹泥洼民俗村,位于花馬湖西側,以種植有機蔬菜為主,以“一戶一品”為特色,建成了27戶農家樂,建成了占地120畝的葡萄采摘園及農耕園、紅色園、游樂園及旅游接待中心。
“開了農家樂,種了3個日光棚,7個拱形棚,去年純收入40萬元左右。”說起現在的日子,村民67歲的趙培洲喜不自禁。讓人想不到的是,剛成為建檔立卡戶的他窮的擔心養不起自己的孩子們。
“四處打零工,累死累活掙不下幾個錢。后來政府出政策,給我們講發展前景、培訓理念……咱就咬牙在政府的幫助下貸款70萬元開了這家農家樂,又學習技術發展種植業,種葡萄、水蜜桃、香瓜……往后,這日子越老越好。” 趙培洲說著說著突然緊握站在他旁邊的鹽池縣縣委書記滑志敏:“沒有政府幫咱老百姓,哪來這么好的光景。”仔細看這個清矍的老漢,衣著整齊干凈,頭發烏黑發亮,談吐得體,一點兒都不像是個60多歲農民,儼然一個“新農民”的形象。
“這個老漢78歲了,也在種大棚,不久前第一茬桃子賣了1萬多元……”
“我們都是些老家伙,政府支持力度很大,大家都愿意干。跟著政府我們不光脫貧了現在想著怎么致富呢。”政府支持力度很大,大家都愿意干。跟著政府我們不光脫貧了現在想著怎么致富呢。”村口,聚集了好些村民,紛紛擠進這個聊天的圈子,一言一語說的極為高興,都說自己現在特別幸福。
坐在開往下一站的車上,記者了解到, 惠安堡鎮大壩村,“十二五”縣內生態移民村。截止2018年底,全村1617戶基本都已脫貧,貧困發生率為0.28%。被鹽池縣委、政府評為“脫貧富民工作先進村”。
大壩村的脫貧且要致富的法寶是“黃花”,由于鹽池縣土質好,又有揚黃工程灌溉,種植黃花很適宜。鹽池縣政府聚焦黃花菜、小雜糧等特色產業,加大產、加、銷等關鍵環節政策扶持,全縣建成了以惠安堡為中心的黃花種植基地6.1萬畝,年畝均純收入達8000余元。
“我已脫貧3年多,種了26畝黃花菜,年收入15萬元左右。村里合作社寄養了40只羊,一年能掙個2萬元。”40多歲的郝興柱憨笑著說:“我還有20萬元貸款,政府的‘金融扶貧’政策特別好,還款不成問題。” “今年黃花菜收入會比去年增加一倍,掙錢了就在縣城買個樓房讓孩子好好上學。”郝興柱聊起自己今年的愿景,雙手情不自禁指著縣城的方向。
“聽著這樣的好消息,讓人對新生活很有期待感啊。” “真心覺得作為農業界別的委員很幸福,因為能在農村體會到‘希望’”。為農業界別的委員很幸福,因為能在農村體會到‘希望’”。 路上, 視察組成員不停嘖嘆。在鹽池縣他們深刻感受到了脫貧后農民的新生活。
脫貧了,以后怎么辦?鹽池縣給出了最后的答案: 2019年,鹽池縣將圍繞“農業強”的目標,在特色產業上實現新突破;圍繞“農村美”的目標,在公共服務上實現新突破;圍繞“農民富”的目標,在穩定增收上實現新突破。
傍晚,回程的路上,寬闊的花馬湖,映照出藍天白云,靜靜依偎在鹽州大草原的鹽池古城,正在被暖風喚醒,周圍山坡草原上、樹梢上, 草木吐綠,鳥兒歡歌,無不讓人心情舒暢。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鹽池縣 政府 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