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郭鐵民: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任務
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如何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央作了具體的部署和安排。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除以“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為抓手外,還有一項關鍵性任務,即深入產權制度改革,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它是鞏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取得的成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獲得新的成效的根本。
2011年以來,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與改革進入了新階段。《決定》強調,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要求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決定》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這是新的重大的突破。2016年11月4日發布了《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意見》開篇之頭一句“以制度化保障促進國有產權保護”表明,產權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石,保護產權是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2016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高度重視產權制度改革,對國有企業的產權制度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作了具體安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靈活高效的市場經營機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明晰農林集體產權歸屬,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利;細化和落實承包土地“三權分置”辦法,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可以看出,中央把深入產權制度改革看得如此重要,并且緊緊地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連在一起,要讓其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要深化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產權制度改革至關重要,從理論上來說,無疑是十分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一個最基本的原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系也要不斷變革。恩格斯認為,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同時,財產關系是生產關系的法律表現,產權是所有制關系的法的觀念,是與財產有關的各種法定權利。產權制度的完善和保護,其實是對所有制各種權利的完善和保護。馬克思更是極為深刻地指出:“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活動的現存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發生矛盾。于是這些關系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可見,生產力變化了,變革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是必然的。還有,產權所包含的各種權利既可以統一于同一個主體,也可以分屬于不同主體。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以股份公司為例,具體說明了資本所有權和使用權在資本主義經濟中既可以是統一的,也可以是分離的。所以,從馬克思主義所有制和產權理論,可以看出產權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從實踐來看,改革開放以來,不同的時期和階段一直都把產權制度改革作為重點,只不過側重面不同而已。比如,上世紀80年代,我們進行改革,主要是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突破了“一大二公”的農村集體所有制,實行農村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一下子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迅速推動了農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其后進行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上世紀90年代,深化國企改革,積極探索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其中,最大的突破就是提出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對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作了肯定,并把它作為公有制的實現形式之一。同時,對國有企業實施戰略性改組,即“抓大放小”。所謂“抓大”,實質就是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市場組織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和跨國經營,形成競爭力強的大企業集團。所謂“放小”,就是通過產權改革,即采取改組、聯合、兼并、租賃、承包經營、股份合作制和出售等形式,加快搞活國有小企業的步伐。可以說,上世紀90年代國企產權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正是上世紀90年代的國企大改革,國有經濟的新發展和主導作用,帶動和催生了民營經濟的大繁榮,帶來了“三資”企業的大發展,為新世紀的發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礎。本世紀頭十年,借加入WTO的契機,我國外經貿體制進入了以WTO規則為基礎的全面改革階段,尤其是加快外貿企業主體多元化步伐,推動私營外貿企業迅速發展。同時,國有外貿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正是外經貿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推動了我國外貿進出口飛速發展。新世紀頭十年外貿出口和進口分別以平均18.3%和17.6%的速度增長,這是前所未有的。這些側重點不同的產權制度改革推動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事實已經充分證明,深化產權制度改革是十分必要且至關重要的,更是十分有效的。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在新的一年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取得新的進展和成效,必須牽住產權制度改革這個“牛鼻子”,即把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農村“三權分置”改革做好。
首先,厘清產權所包含的各種權利的邊界,保障其合法權益,加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保護。產權是關于財產歸屬的法律制度。民法的核心是權利。現實中,產權的各種權利的邊界不夠清晰、受侵害、不穩定等時有發生。究其原根源,最主要在于各種所有制經濟主體之間的關系及其權利保護問題。比如,公有制經濟主體由于先天的主體和主導地位,其權利容易被強化和普遍化。而私有制經濟主體由于先天的從屬和補充地位,雖后天同樣具有“重要組成部分的地位”,但其權利仍容易被弱化和限制。因此,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應當在法律地位、市場規則、產權政策和權利保護等方面,使各種所有制經濟主體處于完全平等的地位方面的認知和行動落實有新的突破。
其次,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在各項改革中,國企改革列其他改革之前。本輪國企改革的著重點是建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機制。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突破口,當然要“混合”出新的體制機制。要充分發揮國企改革的引領作用。為此,應當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堅定不移走市場化道路。一是通過市場化經營,進一步塑造國有企業成為市場主體。由于歷史的、客觀的原因,特別是其固有的屬性使得國企容易被政府所主導,造成不少國企成為不完全是市場主體,很難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二是通過市場化經營實現資本化改革。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實現從管企業到管資本的轉變,變過去的國資管理“管企業”的模式過渡為“管資本”的模式。一句話,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及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企改革的方向,必須一以貫之。
再次,必須強化市場經濟的合作、協作作用和規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也是合作經濟和規制經濟。發展市場經濟講競爭,更要講合作與規制。協作和合作也是一種生產力。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要使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來放大國有資本功能、保值增值、提高效率、提高競爭力,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這實質上是通過合作、協作和制度發揮各種所有制的作用,形成國有企業更大的生產力。農村承包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其實質是放開土地經營權。由于目前建立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是以農戶土地經營權為主,流轉交易以服務農戶、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主,這有利于保障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產權益,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有利于提高農村要素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促進了農業規模經營,有利于加快推進以家庭農場和農民的合作社為抓手的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以,可以說這是以土地經營權流轉為紐帶而建立起來的農村新型自愿互換互惠互利合作和協作關系,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重要舉措。
作者: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導 郭鐵民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郭鐵民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資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