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有償刪帖豈能為官員“搽脂抹粉”
原標題:張閑語:有償刪帖豈能為官員“搽脂抹粉”
近日,湖北省蘄春縣公安局破獲一起特大有償刪帖案,全國22個省市近2000人涉案,涉案金額超過5000萬元。一條龐大的刪帖黑色利益鏈浮出水面,鏈條上的執行者和中間人身份復雜,而主要客戶則包括政府官員、知名企業和明星等。犯罪嫌疑人自曝全國每年“刪帖產業”的收益數以億計,從業人員數以萬計。(5月19日新華網)
官員刪帖早已有之,尤其是一些腐敗官員,由于自身做了諸多見不得人的事情,一旦網絡出現相關的帖子,即使是子虛烏有的誹謗,或者是捕風捉影的猜測,他們也如坐針氈,心神不安。害怕被有關部門發現,引發對自身的調查,于是就千方百計的想辦法進行刪帖。從湖北破獲的這起特大有償刪帖案中,再次掀開了官員刪帖的諸多內幕與細節,也引發了諸多反思。
從反腐角度看,官員刪帖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一種自我保護。“表哥”楊達才被網絡盯上之后,大家當時并不知道其具體的腐敗事實,只是一種推測和猜測,或者說的一種質疑,雖然后來證實,他就是一條不折不扣的“大魚”。但在他被查之前,面對網上涌現大量舉報的帖子,“表哥”居然也找人進行刪帖,這說明自己做賊心虛。從這個意義而言,刪帖其實就是一封反腐舉報信。
對于這類腐敗官員的網帖,究竟是誰在幕后指使?又重點刪了哪些帖子?這值得引起相關部門的關注。同時也說明,紀委監察部門不能把網絡舉報不當一回事,要對網絡舉報帖子進行認真梳理分析,并對此順藤摸瓜,不管是否屬實,至少要去過問過問,要去調查調查,說不定就會挖出重要線索。
從作風角度看,官員刪帖不一定都是有重大的貪腐問題,有些則是一些生活作風問題,比如一些桃色新聞,一些違反八項規定方面的事情。這些事件雖然看起來不是很大,但一旦形成輿論焦點,也是難以招架的。出于安全考慮,一些官員就自然用起了刪帖之術。在未成輿論焦點之前,提早“排雷”,讓網絡輿論煙消云散,因此犧牲一點銀子也在所不惜。
“特別是十八大后,出現過一股網絡舉報高潮,那時我們的生意非常紅火,經常忙到凌晨。”犯罪嫌疑人的話印證了十八大以來的從嚴治黨是實實在在的,同時也反襯出了近年來官員們的作風問題的嚴重性和復雜性。“山西某縣縣委書記”出現的52條刪帖記錄,合計金額超過3.8萬元,被刪的帖子內容是啥,我們不得而知,但為啥舍得花幾萬元來刪帖,顯然其中至少蘊藏著諸多作風問題。當然這還只是官員刪帖的冰山一角,究竟有多少官員干過這種刪帖交易,我們無法知曉。
有償刪帖無疑是一個網絡毒瘤,它嚴重侵蝕著社會的公平正義,對網絡生態具有強大的破壞性作用,堅決打擊有償刪帖,這是規范網絡發展的必然要求。今年初,國家網信辦等四部委也啟動了“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但每次打擊后,有償刪帖往往稍作收斂后便又沉渣泛起。其中的原來是多方面的,但官員刪帖顯然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究竟這些官員有哪些“難言之隱”,需要有關部門以“有償刪帖”為引子,進行深挖細查,讓這些“刪帖官員”得不償失。
編輯:水靈
關鍵詞:有償刪帖 豈能 為官員 搽脂抹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