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數字經濟發展到什么程度才算好?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這一話題引來委員、業界人士熱議
賈 寧/攝
根據2021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的數據,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與此同時,也要看到,與世界數字經濟大國、強國相比,我國數字經濟大而不強、快而不優。對此,全國兩會召開前,一起來聽聽業界聲音和委員點評。
業界聲音
數字經濟發展與人民獲得感之間,存在“最后一公里”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兼副秘書長何桂立:
在充分肯定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所取得的長足成績之余,也要看到,美國數字經濟在GDP中占比超60%,我國這一數據比值僅約為38%。
現在看,數字經濟發展與人民獲得感之間存在“最后一公里”問題:比如很多城市在搞智慧交通,卻沒有在提高道路資源和停車資源利用率、通行效率上下細功夫,解決民眾關心的問題,而是把智慧交通做成了智慧交通管理,著眼點不是落在以民眾關切為中心上,變成了以管理為中心;再如在緊急報警定位信息自動傳送方面,我們不存在技術障礙,但應用并不到位,如果我們能把這件事兒做到位,百姓在緊急情況下撥打120、110、119等緊急電話時,不用你說具體位置,系統也能自動把位置信息上傳,這會讓百姓更有獲得感。
在數字經濟大的背景下,傳統的GDP計算方法是否符合數字經濟發展特質,這一問題需要重視。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
當前,我們談數字經濟和安全的主要原因,是這幾年大數據技術發展成功后,帶來的新需求和新問題。我們發現,近年來,隱私計算產品得到了市場廣泛關注,當前這項技術在金融、醫療、政府招投標等領域已經完成了探索性應用。但隱私計算技術還不成熟,主要體現在性能下降明顯,算法協議無法實現絕對安全等。
相比之下,區塊鏈技術更為成熟。目前來看,區塊鏈的應用主要有三大目的,一是鏈上存證,二是價值轉移,三是多方協作。當前,元宇宙、web3.0(即分布式的價值互聯網)被熱議,這也同樣基于區塊鏈這一底座。我們今天的數字經濟,更像是把傳統經濟搬到線上或者推動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轉型,我們還應該發展數字原生的數字經濟體系。數字原生的經濟體系,一方面可在虛擬世界中內循環,一方面也會與物理世界的經濟系統交互。
锘崴科技創始人、董事長王爽:
數據要素化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不少難點和挑戰。因此,我國出臺了數安法和個保法,嚴格限制數據的不安全共享、流動。針對關于加強數據安全、推進隱私保護計算技術,提三點建議。
第一,健全完善數據流通和分享的政策監管體系,鼓勵應用隱私保護計算的創新,鼓勵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使用隱私保護計算挖掘數據價值,促進數據要素市場化的發展。
第二,促進建立隱私保護計算技術與應用標準和產品認證體系,規范行業發展。鼓勵企業采用隱私保護計算進行創新,如:新建IT基礎設施必須具備基本的隱私保護計算能力,鼓勵采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及核心技術的產品和方案。
第三,建立統一的數據行業監管平臺,使用隱私保護計算作為數據行業的監管工具,依據法律法規對數據資源和算法資源進行監管,在安全可控的基礎上促進數據要素化的發展。鼓勵國家有關主管部門、科研院所聯合各行業企業,通過支持隱私保護計算相關的高水平技術比賽、試點隱私保護計算項目等手段推廣普及新技術,為市場形成最佳實踐示范。
民建北京市海淀區會員、國術科技總經理袁國術:
中美數字經濟發展的差距之一,在數字化人才的規模上。與美國“國際市場、國際人才”不同,我國是“國內市場、國內人才”。在互聯網的人才競爭中,我國處于明顯劣勢。針對這一差距,我覺得首先要在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重視理論科學研究,注重培養創新性人才。其次是堅持開放搞經濟,鼓勵企業走出去,引進來,積極推進中國融入全球化國際,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贏共生發展局面。最后是要逐步開放技術移民,依托中國龐大市場,吸引全球優秀人才到中國創新創業。
螞蟻集團研究院院長李振華:
數據中介可以在促進數據流通中發揮重要作用,新的歷史階段對數字化發展有新的要求,數據要素發展和數據安全之間的平衡是保障數字化進程中兼顧保護個人信息的重要挑戰和方向。以隱私計算為代表的技術創新是其中重要的探索。
今年,無論從法規要求還是技術成熟度上,整個數據流通領域將告別數據明文時代,開啟“數據密態時代”的新征程。數據密態技術必須要在性能、可靠性、成本、適用性和安全性上達到作為基礎設施的關鍵指標要求。然而現有任何單一的技術都很難達到這樣的要求。我們認為可信隱私計算將是未來能夠助力行業、迎接數據密態時代挑戰的重要技術方向。
除了技術創新,還需要制度創新,目前行業亟須的是盡快明確我國匿名化處理的相對性。既將個人信息安全控制在合規范圍內,同時讓數據在流通中保持它的要素價值,最大限度地發揮數據的社會價值。
智庫點評
正確全面分析我國數字經濟的全球競爭力,精準施策實現更好地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
我國發展數字經濟有數據優勢——數據量很大,市場很大。但我們也有短板——真正能開放、共享和使用的數據量很小;核心技術存短板;數字經濟規則軟實力不夠;數字經濟全球化步伐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數據要素化進程面臨種種困難,數據安全、隱私保護與數據充分利用之間的矛盾,還亟須協調和處理。
與此同時,我們關注到,與前些年相比,我國發展數字經濟增速在放緩,暴露出的是我國數字經濟核心要素上的短板問題,比如我國數據質量、數據共享都有差距,政府數據、公共數據占整個數據量的比重達到了70%-80%,而這一類數據的開放共享狀況又比較弱;再比如核心技術方面,我們在數字計算方面做了很好開拓和探索,但從應用情況來看金融業還是大頭,其他行業領域應用仍比較少,這就需要我們正確全面地分析我國數字經濟在全球的競爭力,找到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有針對性的措施。
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
既然數據已成為繼資本、土地、勞動力和技術的一種生產要素,那么我們就要把數據生產要素做實,使其真正發揮作用,促進數字經濟乃至整個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怎么做?我想應當明確兩點,一是加大技術創新力度。二是明確數據權屬、促進數據交易。
特別是交易方面,我國已建立起包括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上海數據交易所等數據交易平臺,參與者除了企業,未來還應該有個人,數據交易商要多起來,形成海量數據交易市場,數據價值才能最大化。政務數據的開放,社會各界數據獲取都可采取市場化交易方式,把數據價值釋放出來,解決“數據孤島”問題,發揮“讓數據多跑路”。目前,在數字經濟發展的制度建設方面,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具體政策、法律法規,對于維護健康數字經濟市場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平臺經濟快速發展,各類信息和數據平臺應運而生。加強監管,保護數字經濟消費者的利益已是當務之急,然而監管方式方法、制度規范有待進一步完善。現在,我們要關注的是這些政策和法律法規的適應性問題,即是否真正符合企業需要,會不會管得太嚴格?有沒有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市場現象?我們要高度關注,及時研判,采取精準施策、一司一策的方式,因地制宜加以監管。同時,數據的安全問題不但需要制度,更需要技術,這兩方面都需要權衡好關系。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占斌:
數字經濟是整個人類競爭的制高點,也是將來中美博弈和競爭的戰略“制高點”,“制高點”搶不到,就沒有“制空權”“制海權”,因此我們要全力以赴。發展是硬道理,必須在加快發展中搶占制高點,擁有“制空權”“制海權”。
中國數字經濟有很好的基礎,應在引領世界經濟發展方面建功立業。
中國要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讓人民過上更為好的生活,必須得把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體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推動共同富裕,解放、發展和保護生產力。數字經濟也是先進的生產力,把它保護好、發展好,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在這個方面,我們有兩個比較優勢:一是有效市場,科技企業創新初衷是為了滿足人民生活需要,秉承這一原則,技術創新不能是自己坐在屋里閉門造車,資本也不能野蠻生長、無序擴張,大家的共同目的是把百姓迫切需要你干的事兒干好,唯有此,市場才有前途;二是有為政府,政府會出臺各種政策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更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提高對新事物的認識水平。
放眼世界,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很猛,希望做數字經濟的企業,要堅持“兩條腿跳舞”——消費互聯網發展得很好了,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也得跟上來。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
在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間衍生出來的數字貿易在蓬勃發展,但中國數字貿易發展核心問題就是規則問題,現在看,數字貿易規則并沒有形成全球統一的共識,因此許多國家在區域的層面上制定區域的數字貿易規則,比如北美貿易協定、美日數字貿易協定以及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這些協定中都涉及了數字經濟、數字貿易的發展規則,聚焦我國,我認為現在要加緊制定關于數字貿易規則的文本,提出中國在數字貿易規則中的中國主張。
一要捋順數字技術的自主創新與開放的關系。自主創新并不是關起門來封閉地搞自我創新,必須是在開放的過程中更快地提升中國的技術進步水平。
二要明確領會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所衍生出來的數字貿易規則重要意義。比如關于數字產品的非歧視性待遇問題,數據的跨境自由流動問題以及數據的存儲本地化問題以及數字服務稅等問題。
編輯:秦云
關鍵詞:數字經濟 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