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一張問卷,多種回答!
——“年關”之下,業界大咖為中小微企業謀“活棋”
“年關”年年有,但今年中小微企業要面對的年關,似乎比往年難度大了一些。
當前中小微企業之困,是否可解讀為中小微企業大洗牌已全面啟動?
金融要扮演好“雪中送炭”的角色,需要注意什么?又存在哪些短板?
面對市場主體當前困難,我們如何理性判斷大勢與自身發展規律?
圍繞上述問題,多位業界人士談了自己的理解和建議。
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政策,還有進一步下放的空間
12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采取市場化方式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其中不乏“將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工具轉換為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從2022年起到2023年6月底,人民銀行對地方法人銀行發放的普惠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按余額增量的1%提供資金,鼓勵增加普惠小微貸款”等超出預期的“大招”。
“明年我國雙穩(即穩經濟、穩社會)的關鍵,就是要穩住中小微企業。當前,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以及預期轉弱這三重壓力背景下,相當一部分壓力的承擔者也是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在供給的短期沖擊上,由于今年工業品、能源原材料的大幅漲價,導致中小微企業成本大幅提升:在產業鏈合作當中,中小微企業以下游和配套型企業為主,價格傳導不暢,壓縮了中小微企業的利潤空間;從市場需求看,特別是服務業需求滑坡對中小微企業產生了壓力。也正因為如此,無論是當前面臨的困難,還是明年實現雙穩、為黨的二十大順利召開營造良好經濟社會環境,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都是非常及時必要的。”全國政協委員、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表示,于12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相關政策安排有較大突破,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將對于中小微企業過去專項的補貼政策,轉化為常規化的金融扶持政策,體現了長期的政策導向。
二是落實了金融機構服務中小微企業的相關激勵政策,提出了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貸款、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進行補貼的制度,解決了金融機構服務中小微企業時的成本壓力,避免挫傷金融機構服務企業的積極性。而補貼力度之大,客觀上也解決了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貸款的激勵機制問題。
三是解決了中小微企業資信評級和信息共享難的問題。打通各部門信息,形成信息共享平臺,在這一基礎上地方政府加大企業增信服務,就可以進一步提高中小微企業的信用透明度,提升金融服務積極性。
四是加大扶持“專精特新”力度,規范了產業鏈上大中小微企業的關系,保證中小微企業在產業鏈當中形成合法經營地位,形成穩定的經營鏈條。
從發展趨勢看,楊成長認為,對中小微企業扶持政策未來有條件還可以進一步下放。
一是進一步促進有利于中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制度。我國過去對企業收稅,間接稅過大,直接稅過小,未來應建立以直接稅為主的稅制。有得就交稅,無得就低稅,這應該是我國稅收改革的方向。
二是促進企業制度的改革和創新。對大企業這方面我們做得不錯,小微企業還需要繼續引導,有條件的可以實行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造,推動中小微企業經營專業化、信息透明化、內部治理水平更有效。
三是要規范中小微企業和龍頭企業的長期合作關系,彌合地位天然不對等的問題,防止大企業將成本向中小微企業轉嫁,建立示范性的合作關系。
四是要適度擴張“專精特新”企業的范圍。不僅是制造業,服務業里也有這樣的好企業,比如很多餐飲養老企業同樣有特色、很專業。
要調動所有市場主體的參與積極性,必須以公正監管保障公平競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一個要點,就是房地產行業。用全國政協委員、中指研究院院長莫天全的話說,房地產市場作為我國重要市場之一,帶動影響著幾十個產業,不僅有可交易屬性,還有社會屬性。
“我們看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定調‘房住不炒’,同時強調了‘加強預期引導,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堅持租購并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這些表述具備明顯的導向性。我認為,主基調是房地產市場要平穩發展,不能大起大落,這與過去幾年主基調相符。而近期房地產發生的問題只是個案,長期發展仍然穩定良好。”莫天全這樣表示。
“對于企業來說,粗放發展的氛圍早已過去,大家都意識到壟斷會讓市場變得低效,要調動所有市場主體的參與積極性,就必須以公正監管保障公平競爭,因此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就需要提上日程。就房地產這個行業而言,我們也已經觀察到,包括北京、成都、西安等少數城市,個別二手房中介公司,一家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就超過了50%,這對市場的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很有可能帶來價格和成交量的不穩定。而國家反壟斷,就是為了給市場發展的長期進程提供一個很好的保障。”莫天全這樣說。
面對問題不僅要算細賬,更要看到當前的困難不具系統性
“可以說,成本上漲太快、疫情對中小企業正常生產產生較大不利影響,是當前企業發展中所面臨的突出問題。各領域均不同程度存在痛點堵點,其中賬款清欠、融資領域的痛點堵點問題最為突出。中小企業對政府幫扶的需求,突出集中在‘提供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政策;增加資金供給,降低資金成本’上。”談及此,中國企業聯合會首席研究員繆榮表示。
上個月,中國企業聯合會發布的一項調研結果顯示,大型企業的銷售收入基本保持了較好增長態勢,約有1/3的中型企業銷售收入不同程度減少,有61.84%的小微企業銷售收入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同比下滑10%以上的小微企業占比多達53.95%。
據繆榮介紹,被調查企業中,有32.69%的企業成本同比增加了20%以上。大型企業有可能向中小企業轉嫁了部分成本增長壓力。
“小微企業受收入、利潤雙雙表現不佳影響,因此也明顯采取了收縮投資的策略,高達42.11%的小微企業新增投資減少了10%以上,投資信心明顯不足。”這些企業的“被動局面”,繆榮很“門清”。
“總體上看,當前的困難可能是暫時的,不具系統性。隨著疫情形勢的變化,企業發展環境會逐步回歸常態化,企業經營情況將會迎來整體性的改善。但也要對當前形勢從短期化向長期化演變有所準備,適當準備一些必要的應對措施。”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劉興國表示,從政策角度看,針對企業訴求,建議出臺新的減稅降費措施,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提升企業應對挑戰、抗擊風險實現持續發展的能力;繼續深化營商環境改革,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制度性成本,激發企業家創新創業信心,推動新的市場主體持續涌現;繼續深化刺激內需的相關改革,為企業拓展市場空間,增強企業供給欲望;引導企業以創新應對當前困境,通過持續創新來開發新產品,以新技術新產品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和提升綜合競爭力;加強援企穩崗工作力度,確保就業穩定,以穩就業促進穩消費,以穩消費拉動穩生產。
“金融機構要做好小微企業風險分析,同時也要正確看待部分小微企業困難的暫時性,要看到小微企業的發展對全產業鏈暢通的重要影響。金融機構要對遭遇暫時困難的小微企業,要對產業鏈供應鏈中的關鍵小微企業,做好雪中送炭的工作,而不是釜底抽薪。”劉興國這樣說。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中小微企業 金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