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干好內循環 促進雙循環
二〇二〇中國經濟“成績單”發布后,委員們這樣說1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2020年全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10159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
這一成績,是在異常復雜嚴峻的內外部環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之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干出來的。這一成績,不僅標志著中國成為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正增長的國家,也超出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之前對中國經濟全年增長1.9%的預期。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好于預期,未來的挑戰也不言而喻。對此,全國政協委員的關注點有哪些?一起來聽聽委員們怎么說。
■ “內外交困”下的“輝煌”
在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書記葛紅林看來,2020年中國經濟所取得的成績,是“前所未有的輝煌”——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2.3%,雖然縱向比增長幅度是40多年來的最低點,但橫向比卻是40多年來的最高。過去縱向的高增長是在國內經濟基數小和全球正增長條件下獲得的,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經濟借勢反彈的帶動或全球經濟的正增長,而2020年的增速,是在“內外交困”狀態下獲得的,對外,我們受到了全球經濟負增長的拖累;對內,我們同樣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影響。
“對于來之不易的經濟發展成效,應給予充分肯定,這些都得益于黨中央的正確和堅強領導,特別是一系列及時而精準有效的政策和經濟措施。”葛紅林這樣說。
在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看來,2020年經濟工作有3大亮點:一是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超預期的增長;二是雖然我國投資、消費、出口領域均有波動,但總體仍實現了平衡增長;三是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發展特別明顯,中國經濟正在呈現結構優化、動能轉化的積極變化。
“我相信,伴隨著‘六穩’‘六保’持續發力,支撐經濟穩定恢復的有利因素較多,中國經濟有信心、有底氣、有條件延續穩健復蘇態勢。”張連起表示。
“在全球疫情嚴重沖擊的背景下,我們堅持穩中求進、以保促穩,穩住了就業和經濟基本盤,如期完成了脫貧攻堅任務,體現了中國經濟的潛力、韌性和可持續能力。”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占斌認為,我國之所以能夠取得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優異成績,關鍵在于我們深化了在對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一是黨中央權威是危難時刻,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的根本依靠;二是人民至上是做出正確抉擇的根本前提;三是制度優勢是形成共克時艱磅礴力量的根本保證;四是科學決策和創造性應對是化危為機的根本方法;五是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這些重要的規律性認識是我們在實踐中總結的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下一步做好工作需要遵循的重要思想原則。”張占斌表示。
■ 趁勢而上擴大成效
成績來之不易,未來一年,中國經濟又應如何前行?
在葛紅林看來,要深刻領會雙循環中的內循環主體作用,堅定不移地實施內循環的一系列方針政策,解放思想,破除思想顧慮。堅持苦練內功,只有提升了內循環,才能支撐和保障雙循環,才能真正實現內外互動、相互促進。
為此,葛紅林提出3條建議:一是進一步提升內循環的自身發展質量,對產業鏈、供應鏈要再打通,對科技鏈、資金鏈要再重塑,實現內涵式地高質量發展;二是進一步增強內循環對外循環的競爭支撐,對外貿產品開展系統性地風險性評估和競爭性甄別,要有意識、有謀劃地“有加有減”,要提高科技含量,從產品制造向產品智造和產品創新轉變,提升外循環的國際競爭力;三是進一步發揮內循環對民生的改善作用。內循環要做到內生性地促進民生問題的改善,努力縮小城鄉差別、地區差別、貧富差距,加快解決大城市住房和城鄉要素流動問題,讓更多的中低收入民眾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張占斌表示,從國內國際相關經濟機構和有關專家的研究預測討論來看,2021年我國經濟增長應該比2020年還會好得多。這主要是由于2020年基數陡然降低,因此,2021年經濟增速將會有一個較高的增長速度,有可能實現6%或更高的增長。
■ 穩糧穩產穩企業
“2020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全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6949萬噸,比上年增長0.9%,增產565萬噸。我們實現了‘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目標。”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原局長賴應輝表示,要實現我國農產品供需總體平衡,我們現有的耕地資源還是不夠的。同時隨著人口的增長和食物結構的變化,對糧食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我們不僅要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而且要加大良種聯合攻關,把種業作為農業科技攻關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點任務。
為此,賴應輝提出3條建議:一是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強化種業科技支撐,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建設現代種業基地,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及監管治理能力,布局建設國家級、區域級種業創新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品種,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種業體系,筑牢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及人民美好生活的種業根基。二要持續強化耕地紅線約束,切實穩定糧食生產,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三要持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守住糧食安全的內生動力。
談及2021年宏觀經濟形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產品中心總經理張云勇表示,在“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等相關政策推動下,制造業將從中低端向中高端方發展,高新技術投資將成為拉動制造業投資的主要動力。進而,“新基建”作為高新技術投資的代表,將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和我國結構改革的重要抓手,助力“雙循環”經濟增長。“同時,我們還需持續推動產業升級,大力推進5G等‘新基建’建設、加強科技自立自強和‘卡脖子’技術攻堅,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張云勇說。
“2021年,我國經濟仍將保持強勁勢頭,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風險和差距依然存在:一方面,疫情防控形勢仍然是影響全球經濟復蘇進程的主要變量,國際環境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這些因素將進一步通過貿易、金融市場、資本流動等途徑傳導至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依然不能松懈;另一方面,隨著疫苗研發和應用持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趨于正常,新興產業面臨監管趨嚴,傳統產業面臨寬松政策退出,企業只有具備了自身造血能力,才能為長久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葉青說。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中國經濟 成績單 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