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確保北京“應檢盡檢”,醫護上門做核酸檢測
近日,北京按照“應檢盡檢”原則,對幾類重點人群統一開展核酸檢測。北京市內的核酸檢測需求量增加。為滿足需求,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以下簡稱佑安醫院)作為可預約核酸檢測的醫療機構之一,連日派出由各科護士組成的外采團隊,赴北京各地給需要做核酸檢測的團體統一取樣。最多一次,醫院派出了10名護士,分組給1400多名待測者取樣。
外采團隊是如何上門采集咽拭子的?6月19日,科技日報記者跟隨佑安醫院的一支外采小分隊,記錄其外出取樣的全過程。
3個小時完成240多份采樣
19日下午,佑安醫院護士長李國英和ICU護士郝建平組成了一支外采小分隊,她們推著一個24英寸的深色拉桿箱,從佑安醫院西門出發,約半小時后抵達中國法學會大樓。在一樓門廳處,李國英和郝建平按順序擺放好200多支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采樣管,隨后進入值班室穿戴防護服。當天,北京最高氣溫35℃,李國英笑著說:“剛穿上就開始出汗了。”
N95口罩,醫用乳膠手套,防護面屏……互相檢查一遍防護是否到位,她們開始了采集工作。
待測者上前,摘下口罩,頭部后仰,張大嘴:“啊——”郝建平用棉棒越過舌根,在待測者咽部擦拭。取樣后,她輕柔地將棉棒插入寫有姓名及編號的采樣管,順勢把棉棒折成兩截,一截留在管內,另一截丟進黃色塑料袋中,李國英迅速蓋好蓋子。接著,按事先準備好的測試者名單,李國英循著編號迅速找到下一個待測者的采樣管。如此往復。兩位護士連口水都顧不上喝。
“我怎么看有的是捅鼻子呢?”一個中年男子一句話把忙碌的李國英逗笑了。李國英笑著回答:“那是鼻咽拭子!”取樣時,有些人毫無感覺,有些人不停往后退,還有人猛烈地咳嗽起來,郝建平沒有躲閃。
25歲的姑娘小余(化名)很緊張,哭了。幾個同事上前安慰她:“沒事,小余,一會兒就弄完了。”被硬生生推到郝建平跟前的小余抹了抹眼淚兒,郝建平安慰了一下,抓緊機會,在短短10秒內就采集到了小余的咽部樣本。
大約40分鐘后,李國英腹部的汗水浸透了防護服。由于天氣熱,汗水又被蒸發掉了。但李國英顧不上休息,繼續投入緊張的采樣任務中。
忙碌了三個半小時后,只要再采集4個人的咽部樣本,就可以收工。但是,由于臨時加進幾個人檢測,無菌采樣拭子不夠。李國英趕緊打電話到醫院,讓護士王變連忙送了些過來。
18時左右,終于全部測完。郝建平長舒了一口氣。她們脫掉防護服,收拾物品,把采樣管放進拉桿箱,將檢測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全部裝進雙層黃色塑料袋中,所有垃圾都要帶回醫院統一處理。
“好累啊,腰酸背痛。”郝建平累得癱軟在車座上。
集體做檢測,高效快捷
抵達佑安醫院門口時,護理部護士安麗所在的另一支外采小分隊也剛好返回。“我們今天是給一個綜藝節目的工作人員做核酸檢測,測了99人。取樣地點在食堂,不太通風,特別熱。”安麗說。
來不及休息,沒空吃口飯,李國英和王變仔細檢查了一遍在中國法學會采集的240多份樣本。確認無誤后,王變把采樣管放進高約1.5米的冰箱,等待檢驗科的人來取。
此時,將近19時,夕陽西下。醫院走廊上,另外4名護士正緊張地給采樣管貼條形碼,為第二天的外采工作做準備。她們接到通知,第二天要給800多名待測者采樣。李國英、郝建平和安麗很快加入準備工作,一直忙到深夜將近24時。
李國英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疫情暴發第一階段,主要任務是救治患者,沒有派出外采團隊上門做核酸檢測。這一次北京疫情反復,檢測需求量突然加大。“醫務科和護理部集思廣益想到了這個方法,可以為社會提供更快速的核酸檢測服務。現在醫院有專人統一協調外采團體,2—3個人組成一個小分隊。要檢測的團體低于100人時,一般就只有一個人去取樣。”
郝建平認為,派出外采小分隊給團體統一做核酸檢測是很好的工作模式。“可以減少人員在醫院聚集的機會,提高檢測效率。如果是個人做核酸檢測的話,需要先預約,但門診的接待量比較大,一般只能預約到三四天以后的檢測機會,花的時間就比較長。”
對被檢測者來說,集體檢測的確是一件好事。“個人在網上預約檢測,號有限,過程慢。但上門服務就很快,不用掛號。”李國英說,根據佑安醫院外采工作的規定,集體做核酸檢測的話,至少要有30人才可以。記者了解到,北京多家醫院派出了類似的外采團隊。
編輯:劉暢
關鍵詞:檢測 核酸 醫院 李國 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