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消費級基因檢測:被過度吹捧的神話 正淪為營銷工具
一家基因檢測公司的實驗室內。新京報記者 曹憶蕾 攝
北京一家孵化器內,多個基因檢測公司共用同一間實驗室。新京報記者 曹憶蕾 攝
2017年3月,北京一家基因檢測公司的實驗室內,實驗人員正在工作。新京報記者 曹憶蕾 攝
“認識基因檢測,可以救你性命”,講臺上,一名自稱為某儒道研究學者的中年人對著被組織而來的一百多名幼兒園園長發出感慨。3月30日,北京一家五星級酒店里,一場主題為基因檢測和早期教育的論壇正在上演。
以基因檢測決定孩子的未來,是中國不少家長的新選擇。2017年初,英國《每日電訊報》在一篇報道中提出,越來越多的中國父母在購買一種名為“天賦基因檢測”的產品,以結果決定孩子發展方向。
天賦基因檢測,即通過基因檢測的手段,分析孩子在體育、藝術乃至數理邏輯上的“天賦”情況。這正是這場論壇的主辦方之一,某基因測序公司的業務之一。
“慶幸的是,基因檢測告訴我,我一家五口未來都有精神分裂的可能”,臺上的中年男人不顧臺下幼兒園園長們的笑聲繼續說,“基因檢測,是送給子女最好的禮物”。
基因檢測確實曾被視為技術進步的禮物。但江陰老人陳偉珊收到的這份“禮物”,卻付出了生命代價。
2016年,在花費二十多萬元給全家購買了整套基因檢測服務后,陳偉珊收到的報告顯示:在宮頸癌、膽固醇代謝、系統性紅斑狼瘡、阿爾茲海默癥等癥狀上遺傳危險系數過高。
報告提供的方案,則是購買某品牌的保健品。在購買數萬元“這輩子都吃不完”的保健品后,老人意識到自己可能上當了。絕望之中,陳偉珊選擇了跳河自盡。
在基因檢測成為創業高潮后,一大批創業者繞開艱深的醫療領域,瞄準消費級娛樂市場,開發出了一系列童話般的基因檢測產品:檢測酒量、檢測唱歌跑調,甚至檢測你的體質是否抗霧霾。
在基因檢測的科學名義下,似乎一切人生問題都有提前預知的可能。
但陳偉珊老人的悲劇證明了基因檢測狂歡的另一面:不夠嚴謹科學的基因檢測,正在淪為不恰當的工具和不合規的營銷手段。
編輯:梁霄
關鍵詞:基因 檢測 神話 營銷 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