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聯合國糖尿病日:如何讓億萬家庭遠離“甜蜜的煩惱”?
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電題:聯合國糖尿病日:如何讓億萬家庭遠離“甜蜜的煩惱”?
新華社記者林苗苗、屈婷、鮑曉菁、溫競華
缺乏運動、“三高”飲食、吸煙、喝酒、熬夜……隨著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侵襲,在世界范圍內,糖尿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而我國更是全球發病人數最多的國家。
如何讓億萬家庭遠離“甜蜜的煩惱”?記者在“11·14”聯合國糖尿病日前夕調查發現,健康素養缺乏是當前糖尿病防治面臨的難點。防“糖”之路需要每個人增強健康意識,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不良生活方式帶來“甜蜜的煩惱”
三五好友相約夜宵、一天不喝奶茶就難受……當下流行的一些生活方式其實正侵蝕著我們的健康。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的數據,我國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為蔗糖)攝入量約30g,食用油攝入量為42.1g,均高于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攝入量。
“我國約10個成年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委、南京鼓樓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朱大龍說,我國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達50.1%,如不加以干預,這些人群將來也會加入“糖尿病大軍”。
“糖尿病患者增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重要原因。”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內分泌及代謝科主任、主任醫師肖建中說,糖尿病的“內因”即遺傳因素,糖尿病患者的直系血親患上糖尿病的概率會高于一般人;“外因”則是環境因素,熱量過剩、活動量減少、生活壓力大等都會增加患病風險。
健康中國行動指出,高鹽、高糖、高脂等不健康飲食是引起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謝性疾病和腫瘤的危險因素。2016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結果顯示,飲食因素導致的疾病負擔占到15.9%。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顧問專家、內分泌與心血管病診治中心主任李光偉介紹,糖尿病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而心血管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以往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主要關心如何降糖,現在首先關注降糖的同時減少心血管病風險。
健康素養缺乏成防治突出難點
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中,專家認為最主要的一是年齡老化,二是肥胖。朱大龍說,隨著人口老齡化,我國50歲到65歲之間的中老年人糖尿病發病率明顯增加。此外,肥胖、超重問題的低齡化趨勢,讓30歲以下患2型糖尿病的人數也明顯增加。
記者調查發現,由于基層醫療條件不足、患者不遵醫囑等原因,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達標率不到一半,部分患者喜歡尋求“神藥”而非正規服藥,健康素養缺乏已成為防治工作的突出難點。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寧光說,按照糖化血紅蛋白小于7%來算,我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達標率不到40%;而血糖、血壓和血脂三個指標全部都達標的糖尿病患者不到20%,這三個指標與增加中風、心梗、腎臟病的發生風險密切相關。
近年來,我國出現了農村地區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速度快于城市地區的現象。一些村醫告訴記者,農村老人缺乏相關知識,加上各種兒童飲料的廣告宣傳,就誤以為“乳酸菌”乳制品飲料等有營養,就把這些當牛奶給孩子喝,孩子長大后變得不肯喝水、只喝飲料,導致血糖出現問題。
在治療上,一些患者不去正規醫院,而是相信偏方、虛假廣告,導致一些號稱“根治糖尿病”“激活體內的胰島素”的“神藥”有了可乘之機。今年7月,安徽省五河縣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案件,趙某等7人冒充“糖尿病康復中心”的健康顧問與患者溝通,宣傳“XX糖康”的降血糖功能,在半年的時間內銷售金額達64萬余元,快遞發往全國的物流信息達3000多條。
防“糖”之路更需大眾“齊步走”
今年聯合國糖尿病日的中國口號是“防控糖尿病,保護你的家庭”。朱大龍說,中國的防“糖”之路重點還是要提高公眾認知,讓防“糖”知識深入到家庭和每一個人。
今年7月,我國啟動健康中國行動之糖尿病防治行動。國家衛健委疾控局有關負責人提出,在糖尿病防治行動中,健康生活方式是基礎;早發現、早干預是關鍵;規范健康管理是重點;基層能力提升是保障。
專家呼吁,讓糖尿病前期人群不發展成糖尿病,讓糖尿病患者不發展出并發癥,這都需要人們主動關注自己的血糖、體重等,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生活方式干預是糖尿病治療的重要措施之一。”肖建中說。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兒童慢病管理中心主任米杰認為,青少年肥胖率居高不下,而肥胖兒童患代謝綜合征的風險是正常體重兒童的數倍。學校、社會、家庭多方應形成合力,促進孩子們養成健康飲食、體育鍛煉等良好生活習慣,減少“小胖墩”這一糖尿病患者的“后備軍”。
朱大龍說,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和中華國際醫學交流基金會已連續十年開展“藍光行動”,今年變成了“藍光行動月”。眾多糖尿病專家接力在互聯網平臺上寫防“糖”科普等,目前已覆蓋了近1億讀者。
“糖尿病醫生看一次病只能救一個人,但提倡早發現、早干預卻能影響到每一個社會細胞,讓防‘糖’齊步走。”朱大龍說。
編輯:劉暢
關鍵詞:糖尿病 健康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