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千年以來,“吃月餅”是如何一步步具有儀式感的?
文創月餅則是近來比較火爆的類型。故宮出品的各式月餅自不必說,蘇州博物館有一款乾生元老字號獸寵糯晶月餅禮盒——月餅制成五種動物形象,分別為三足蟾、鹿、太少獅、雙獾和大象。三星堆博物館出品的“面具”月餅也曾走紅一時。
在個頭方面,超大號月餅時有出現。此前,在重慶某商圈,一個龐然大物般的月餅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據悉,該月餅重量超100斤,售價是28000元人民幣。
所以,才會有消費者感嘆,“如今的月餅,真是叫人眼花繚亂”。
一塊月餅里的“儀式感”
雖然這幾年來,各種各樣的新品月餅一直在出現,但此前公布的“2019年中國月餅行業發展趨勢”報告顯示,在品類方面,傳統產品、傳統口味仍將是主流。
有人說過,中秋節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團圓的文化符號,而月餅則是團圓的連接點,具有難以替代的象征意義。古往今來,雖然節日習俗可能會略有不同,但人們也早已習慣在中秋到來時,買上幾塊月餅和家人一起品嘗。
比如,《酌中志》里說:“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餅、瓜果。如有剩月餅,乃整收于干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月餅的歷史其實比較短,它被賦予‘團圓’主題的時間并不長。”北京大學副教授、民俗學學者王娟說,原本中秋節出現的就比較晚,節俗內容比清明、端午、春節要少許多,直到明代,中秋節吃月餅才被作為習俗固定下來。
在歲月流逝中,“吃月餅”變得頗具儀式感。著名學者馮驥才曾經說過,古人創造了十分完整又嚴格的節俗,如儀式、慶典、規制、禁忌,乃至特定的游藝、裝飾與食品,來把節日這天演化成一個獨具內涵的日子。
“吃月餅的儀式感是新的,可是卻符合中國‘闔家團圓’的傳統觀念。因此,雖然相比清明、端午等其他節日,中秋節和吃月餅的習俗都比較‘新’,但因為表達的是一個古老的觀念,所以,象征意義也就建立起來了,至今也仍有重要意義。”王娟表示。(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月餅 中秋節 儀式 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