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20項新舉措促消費更紅火
如何充分釋放消費潛力?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20條穩定消費預期、提振消費信心的政策措施。專家表示,這20條措施從完善消費增長體制機制角度入手來促進消費,將對鞏固消費對于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產生重要影響。
放寬限購,穩汽車消費
“《意見》中對于促進汽車消費的措施將有利于穩定汽車消費市場,從而支撐產業平穩發展。”在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王曉明看來,汽車是家庭支出中除房子之外的大額消費品,對于國民經濟中消費的影響較大,激發汽車消費的增長潛力是消費穩增長的重要抓手。
今年7月份,受前期汽車排放標準切換等因素影響,限額以上單位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同比下降2.6%,6月份為增長17.2%。“從去年開始汽車市場整體不太景氣,出現過二十幾年來的第一次負增長。”王曉明說。
針對當前汽車市場低迷的現狀,《意見》提出要釋放汽車消費潛力,實施汽車限購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推行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的具體措施;有條件的地方對購置新能源汽車給予積極支持;促進二手車流通,進一步落實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認為,《意見》從3個方面促進汽車消費的增長。“從新車消費角度來說,提出了要逐步放松或者取消限購政策,這將會為新車消費松綁。”趙萍說,“從二手車消費角度來說,去年中國二手車的銷量已經接近1400萬輛,雖然這個規模較大,但是相對于2018年汽車保有量2.4億輛來說,二手車的流通占比還非常低。二手車消費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因此《意見》提出要促進二手車的流通。”
“從新能源汽車消費角度來說,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機動車保有量的比重只有1.09%,基數還比較小,未來的增長空間也非常巨大。”趙萍說,“因此在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退坡的背景下,《意見》提出要在有條件的地區對新能源汽車消費給予積極支持是非常及時的。”趙萍表示,《意見》有的放矢、多措并舉促進汽車消費的穩增長,使汽車從消費增長的拖累因素變成牽引因素,為消費的平穩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夜經濟”點亮消費市場
《意見》指出,活躍夜間商業和市場,開設深夜營業專區、24小時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特色餐飲街區,有條件的地方可加大投入,打造夜間消費場景和集聚區,完善夜間交通、安全、環境等配套措施,提高夜間消費便利度和活躍度。
近日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也指出,豐富夜間文化演出市場,優化文化和旅游場所的夜間餐飲、購物、演藝等服務,鼓勵建設24小時書店。到2022年,建設200個以上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夜間文旅消費規模持續擴大。
趙萍認為,《意見》提出增強“夜經濟”消費是發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基本上與GDP保持了同步,保證了消費增長。“但是另一方面,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很多人的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所以消費的時間變得非常有限。”趙萍說,“特別是在白天,很多人因為工作等日程安排會比較緊,因此就擠壓了消費的時間,而‘夜經濟’的發展為白天累積的消費需求提供了一個釋放的機會。”
趙萍認為,發展“夜經濟”為人們緩解壓力、提升自我創造了條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日間經濟、更好地促進人民生產生活的良性互動,從而使人們在工作與生活之間找到平衡點,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讓新業態在規范中創新發展
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緩,服務領域供給不足,流通環節效率較低、成本較高……消費領域諸多“痛點”,歸根結底要用改革的辦法來解決。
在趙萍看來,此次印發的《意見》貫徹了用改革的方法來擴大消費的思路,通過完善消費增長的長效機制、通過“放管服”的改革補上消費的供給短板、通過完善制度環境暢通流通渠道,從而能夠解除消費者的后顧之憂,使消費者能夠買得到、買得起,同時敢于買、愿意買。
《意見》提出,要推動傳統流通企業創新轉型升級,促進流通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順應商業變革和消費升級趨勢,鼓勵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商旅文體等跨界融合,形成更多流通新平臺、新業態、新模式。鼓勵發展“互聯網+舊貨”、“互聯網+資源循環”,促進循環消費。實施包容審慎監管,推動流通新業態新模式健康有序發展。
趙萍還指出,《意見》提到了要用包容審慎的監管方式來對待新業態的監管問題,事實上就是要為新業態的創新發展打造一個相對寬松但又比較規范的環境。“新業態創新的速度非常快,但是我們的政策法規以及標準的建設并沒有跟上新業態創新的步伐,因此需要在制度上去補短板,從而使新業態在規范中創新發展。”趙萍說。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消費 汽車 增長 意見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