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四五萬元就能“內推”“保offer”?小心求職平臺的“坑”!

2019年08月14日 11:00 | 作者:胡林果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廣州8月14日電題:四五萬元就能“內推”“保offer”?小心求職平臺的“坑”!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胡林果

“史上最難就業季”“錄取比例創新低”“裁員潮碰到招聘潮”……隨著秋招即將到來,一些線上求職中介平臺一方面制造求職恐慌,一方面聲稱有招聘“內部資源”“綠色通道”,推出高價“內推”“保offer”等項目,收費從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

是否真如求職平臺所說,交了錢就可以保證錄取?“新華視點”記者進行了調查。

內推比走后門還簡單?求職中介撒網式推銷

“××企業2020秋招正式啟動!我已入群領取專屬內推碼,提前一年拿全職offer!”看到朋友圈里出現這樣的信息,廣州的應屆畢業生小王興奮不已。掃碼入群后發現,想要獲得內推資格,需要轉發上述文案到朋友圈。

小王按照要求在朋友圈發文后被告知,簡歷可優先被企業人力資源部門查看,但仍有篩選淘汰的概率。要想直通面試環節,需要參加6000元到5萬元不等的線上求職培訓班才有機會被“內推”。

記者注意到,類似這種打著“內推”旗號的文案,在朋友圈、應屆生求職微信群、QQ群里病毒式擴散,一些求職中介甚至稱,“內推比走后門還簡單”。

記者調查發現,所謂的“內推”都附加著一紙高額培訓費用單。求職平臺職業蛙稱,“4萬至6萬元的付費保offer項目有內推名額,可直通筆試或面試環節。”offer先生、愛思益求職等平臺均在其高達四五萬元的付費項目介紹中承諾:“有企業內推,并保證順利拿到offer。”

職業蛙稱,平臺跟數百家大企業合作,享有大企業“綠色內推”的優勢,如果企業需要實習生或有用人機會,平臺可優先推薦付費學員。“我們有內部資源,很多企業給了我們一二十張面試直通卡,免費學員拿不到的。”平臺工作人員說。

一些求職平臺稱學員可享受在職員工輔導,最大限度掌握“內情”。愛思益求職平臺工作人員向記者推薦了一個費用高達49800元的“V計劃”項目,稱這個項目是企業內部員工對求職者一對一的培訓課程,“在職員工擔任導師帶你梳理行業知識,熟悉網申、筆試、面試流程,可以幫你順利拿到offer。”職業蛙稱,平臺導師有的是“校招面試官”,可提前知道考點。

名企實習、內部員工輔導、“保offer”都有“坑”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平臺力推的名企實習、內部員工輔導、“保offer”套路滿滿。

——名企實習其實沒有經過企業認可。Synet求職平臺稱,其推出的STE(名企實踐項目)此前已與聯合利華、普華永道等企業開展合作,為求職者安排實習。該項目收費5500元,包括4周項目實習。但記者發現,求職中介宣稱的實習只是“線上實習”,“導師”通過郵件、語音或者文字的形式進行溝通。

當記者追問可否開具相關企業的實習證明時,工作人員坦言:“項目合作的企業管得比較嚴,無法開具實習證明,如果一定要,可以蓋求職平臺的章。”

暨南大學的楊同學付費參加了刺猬求職平臺的“15天線上運營實踐項目”,項目內容包括給網易云音樂做一場活動策劃等。任務完成后,平臺并沒有提供網易的實習證明,只是由平臺“巧妙地”將這個經歷寫進了簡歷。

——號稱企業內部員工授課,但身份難辨。職業蛙平臺表示,其收費上萬元的項目中,會安排學員意向投遞的企業高管進行全程輔導,一課時收費2000元至3000元。愛思益工作人員向記者提供了一份“超過900位全行業精英在職導師名單”:JaneTu,就職于阿里巴巴集團天貓運營;DU,就職于騰訊產品經理;Daisy,就職于今日頭條用戶增長部……這份名單涵蓋互聯網、金融、地產等各行業,但均為化名。

“一些企業不允許員工在外兼職,為了保護我們的導師,只能展示化名。”愛思益工作人員解釋。

——宣稱“保offer”,其實是“障眼法”。一些求職平臺聲稱能幫學員拿到心儀的offer,如果沒有拿到合同里列出企業的offer可以退60%的費用。

中山大學一名曾報過愛思益49800元“V計劃”的求職者告訴記者,簽合同時,平臺會列出不同梯度的四五十家企業名單,其中有一些是符合學員求職意向的知名大企業,但大部分是招聘門檻低、招聘人數眾多的小企業,比如小型網絡公司、P2P金融機構等常年招聘銷售員的企業。“只要拿到名單中任何一家企業的錄取名額,他們就會聲稱‘保offer’成功。” 

多家企業否認與求職平臺有合作 平臺涉嫌虛假宣傳

針對企業員工授課、與求職平臺內部合作等相關問題,記者向多家大型企業求證。屢屢出現在求職平臺名單中的騰訊公司表示,沒有與任何第三方求職機構開展任何形式的合作,不存在與線上求職平臺有付費內推的合作關系。另一家高頻出現在名單中的企業字節跳動稱,公司不允許員工私下代表公司對外進行任何指導。

一些企業負責人表示,就規范的大企業而言,但凡有第三方號稱“保錄取”基本都是假的。

北京市天平(廣州)律師事務所律師歐衛安表示,求職平臺在未取得企業同意的情況下以“企業在職員工指導”“內推”為幌子招攬生意,屬于欺騙或者誤導消費者,涉嫌虛假宣傳,而“保錄取”則涉嫌合同欺詐,相關監管部門可以依法對其進行處罰。

一些企業招聘負責人建議,求職者最好直接通過招聘企業的官網或現場招聘等渠道求職,避免上當受騙。同時,企業應在招聘過程中做到信息公開透明,避免第三方機構利用信息不對稱去欺騙求職者。(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求職 平臺 企業 offer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