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打好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組合拳”
新華社北京2月21日電題:2個月前,吉林省洮南市一個家庭農場收到了中國太保產險支付的玉米收入保險賠款80萬元,這筆“救急錢”穩定了農戶收入水平,增強了農業恢復再生產能力。這是無數保險理賠案例中的一個,也是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生動寫照。
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是支持“三農”發展的關鍵環節之一。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在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方面,就金融服務好“三農”發展等作出具體安排,體現了金融服務“三農”的重要性和完善金融服務的緊迫性。
長期以來,由于“成本高、風險高、效益低”,農村金融服務是我國金融體系中的薄弱環節,也是中央有關文件聚焦的領域之一。
近年來,監管部門相繼出臺金融支農政策,鼓勵保險機構提高農業保險保障水平,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支農信貸和金融服務力度,金融支農資源不斷增加,涉農金融服務持續改善。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33萬億元,同比增長6.6%。2018年,農業保險為農業生產提供風險保障3.5萬億元,同比增長24.2%。
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三農”領域有不少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這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按照擴面增品提標的要求,完善農業保險政策。擴大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和“保險+期貨”試點。
“農業保險有助于穩定農業收入并促進農業投資,從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市場,都在致力于提升農業保險在其農業支持政策體系中的地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說,要擴面增品提標,就要優化保費補貼機制,構建多元化農業保險產品體系,尤其要構建起多層次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
近年來,一些保險機構抓住政策機遇,在豐富農業保險產品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去年中國太保產險共開發農險產品400多款,包括281款種植業產品,114款養殖業產品,16款林木業產品。”中國太保產險副總經理宋建國說,還為河北、山東等10個糧食主產省定向開發了大災保險產品并實現出單,有效保障了農業生產。
服務“三農”健康發展,金融機構要各施所長并形成合力。保險機構擅長提供風險保障,銀行業金融機構則在提供資金活水方面大有用武之地。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打通金融服務“三農”各個環節,建立縣域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三農”的激勵約束機制,實現普惠性涉農貸款增速總體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推動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逐步回歸本源,為本地“三農”服務。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監管部門將通過監測指標的定量評價和監管措施的硬性約束,對縣域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經營定位進行糾偏,確保其落實好中小銀行的定位要求,全面提高“三農”服務效率和水平。
這位負責人說,農村商業銀行等作為主要的地方法人銀行機構,扎根當地、潛心服務,可以更好地幫助經營主體紓難解困,推動實現金融與“三農”良性互動、共生共榮。
專家建議,打好金融服務“三農”的組合拳,還需要監管部門用好差別化準備金率和差異化監管等政策,切實降低“三農”信貸擔保服務門檻,銀行業金融機構則應提高金融服務精準匹配能力,加大對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中長期信貸支持力度。
編輯:張力洋
關鍵詞:服務 金融 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