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旅客對號入座擬寫入民法典 嚴格履行安全運輸義務
侵權責任編
醫療機構泄露患者隱私需擔責
侵權責任是民事主體侵害他人權益應當承擔的法律后果。2009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侵權責任法,共12章92條。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草案針對侵權領域出現的新情況,吸收借鑒司法解釋和國外立法的有益做法,對侵權責任制度作了必要的補充和完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初次審議后,公眾針對侵權責任編提出的意見共1089條。
危險性活動 自愿參與自擔風險
此番草案二審稿確立了“自甘風險”規則。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有的部門、法學教學研究機構和社會公眾提出,參加對抗性較強的體育等活動容易發生受傷等情況,實踐中,對傷害由誰承擔責任經常產生糾紛,建議對這個問題作出明確規定。
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認為,參加者自愿參與這些活動應當充分認識到其危險性,由此產生的正常風險原則上應當由參加者自己承擔。確立“自甘風險”規則,對于明確學校等機構正常開展此類活動的責任界限是有利的。
草案二審稿新增規定,自愿參加具有危險性的活動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他人承擔侵權責任,但是他人對損害的發生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活動組織者的責任適用本法第九百七十三條的規定,即活動組織者就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承擔侵權責任。
吃“霸王餐” 可扣留當事人的財物
如果有人吃“霸王餐”,店主能否扣留此人的財物?針對現實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草案二審稿還規定了“自助行為”制度。
一些地方、部門、法學教學研究機構和社會公眾提出,自然人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來不及請求國家機關保護的情況下,自己采取措施保護權益反被他人起訴侵權的案例時有發生,建議借鑒國外立法例,明確規定“自助行為”制度。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認為,“自助行為”制度賦予了自然人在一定條件下的自我保護權利,是對國家機關保護的有益補充;明確規定“自助行為”制度,對保護自然人的人身、財產權益具有現實意義,也有利于對這種行為進行規范。
二審稿新增規定,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情況緊迫且不能及時獲得國家機關保護的,受害人可以在必要范圍內采取扣留侵權人的財物等合理措施。受害人實施前款行為后,應當立即請求有關國家機關處理。受害人采取的措施不當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精神損害 放寬賠償條件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精神損害賠償方面,草案二審稿也進行了修改。草案第九百六十條第二款規定,故意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品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有的法學教學研究機構和社會公眾提出,將請求精神損害賠償限于“故意”條件過于嚴格。草案二審稿在“故意”的基礎上新增了“重大過失”,“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此外,二審稿還規定侵犯知識產權的懲罰性賠償。有意見指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建議進一步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認為,為了切實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必須顯著提高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成本,把法律的威懾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二審稿新增規定,故意侵犯知識產權,情節嚴重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
勞務損害 關系雙方各承擔相應責任
二審稿還明確了因勞務關系造成損害的責任承擔。草案規定,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有意見提出,保姆等家政服務人員提供勞務的,接受勞務一方獲得了利益。提供勞務一方在勞務過程中因此受到損害的,為體現公平原則,原則上應當由接受勞務的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的一方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可以相應減免接受勞務一方承擔的責任。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將“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修改為“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有過錯的,可以減輕或免除接受勞務一方的責任”。
草案還規定,權利人因錯誤通知造成網絡用戶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有意見指出,現實中濫用“通知—刪除”程序進行不正當競爭的情形經常發生,不僅給網絡用戶造成損害,也造成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流量損失和廣告收入損失。草案二審稿將上述條款修改為,“因錯誤通知造成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泄露隱私 有無傷害均須擔責
在醫療損害責任方面,二審稿也進行了相應的修改。草案規定,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泄露患者隱私和個人信息或者未經患者同意公開其病例資料,造成患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有的常委會委員提出,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泄露患者隱私和個人信息,或者擅自公開患者病例資料,是一種較為嚴重的侵權行為,有可能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學習造成重大影響。為遏制這種行為,法律應當明確規定,無論該行為對患者是否造成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都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草案二審稿刪去了“造成患者損害”。
“高空拋物”傷人 條款暫不做修改
憲法和法律委員會認為,破壞生態環境一般會造成兩類損害后果,一類是對生態環境本身的損害,一類是對民事主體的人身、財產損害。據此,草案二審稿進行了相應調整。一方面,明確了破壞生態環境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另一方面,明確違反國家規定造成生態環境損害,能夠修復的,法律規定的機關或者組織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修復責任。此外,明確違反國家規定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法律規定的機關或者組織有權請求侵權人賠償生態環境功能永久性損害造成的損失、生態環境損害調查和鑒定評估費等損失和費用。
值得一提的是,“高空拋物”問題最近備受關注。草案規定,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憲法和法律委員會認為,高空拋物致人損害的責任問題是侵權責任立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爭議較大,各方也高度關注,對該規定是否修改,如何修改,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綜合考慮侵權法理、保護受害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因素后慎重決策。據此,建議對草案的規定暫不作修改,繼續研究。
本版文 /本報記者 孟亞旭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旅客對號入座 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