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商業銀行要主動實施全面風險經營
過去一段時間,我國銀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不良貸款持續攀升。當前,商業銀行防風險、促發展的壓力仍然很大,應主動適應形勢變化,在加強風險管理的基礎上,將風險作為產品來經營,主動實施全面風險經營,提升風險經營能力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今年一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58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673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4%,比上季末下降0.01個百分點。一季度不良貸款沒有“雙升”固然有積極的一面,但這并不意味著銀行業資產質量迎來拐點。除信用風險外,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聲譽風險在不斷累積。銀行業風險與金融風險緊密相關,更關系到金融安全和國家安全,這就需要我們以科學理性的態度去面對銀行業風險。
“風險”一詞最早源于希臘語“risa”,意為危巖。在經濟學中,風險是指事物的不確定性和損失的可能性。商業銀行作為經營信用的金融企業,與生俱來就與風險打交道。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商業銀行本質上是經營風險的企業,沒有風險的存在,商業銀行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尤其在經濟下行周期,商業銀行既面臨著管理風險的重任,又要在防范和化解風險中實現發展、提升服務。因此,商業銀行要轉變觀念,改變過去那種厭惡風險、害怕風險、躲避風險的心態,在深化全面風險管理的同時,主動實施全面風險經營。
當下,在資產質量的巨大壓力下,商業銀行要綜合運用現有各種處置政策和手段,加大處置力度和進度,處理好存量不良貸款。比如,充分挖掘常規催收、司法訴訟、以物抵債、貸款重組等措施,努力減少損失;加大核銷力度,創新處置方式,打包出售不良資產,加快現金回收力度,盡快處理銀行體系內的包袱。同時,銀行要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從源頭上遏制新的不良貸款產生,防范和化解各類風險。在今年“緊平衡”的貨幣金融環境下,還要注意流動性風險防范。同時,要重視內部管理特別是對分支機構和員工的管理,防范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
與此同時,要將風險作為商業銀行經營的重要內容和產品,變被動防范風險為主動經營風險。一是樹立“風險經營創造價值”的理念。風險不同于損失,僅是損失的可能性,銀行因承擔風險獲得收益。風險經營好了可能創造利潤,風險經營不好可能造成損失,風險經營能力直接影響銀行盈利能力。二是處理好業務發展與風險經營的關系。風險經營是經營管理的重要部分,在經濟上升周期為業績增長而不顧風險、盲目發展固然不可取,在經濟下行周期因害怕風險而謹小慎微、裹足不前將得不償失。業務發展與風險經營應相向而行,互相促進。三是建立和完善主動風險經營機制。應厘清風險邊界,完善包括區域、行業、客戶、產品等多維度風險偏好政策,從源頭對風險進行主動選擇。應用風險補償、風險緩釋和風險對沖等系列手段,實現風險的主動安排。四是積極穩妥進行風險轉移。利用掉期、保理等業務,輸出自身的風險管理優勢,幫助客戶進行風險規避和轉移;借助資產證券化等手段,發揮信息中介優勢在風險供給者與需求者之間匹配信息,適度將自身風險轉移到體外。
主動經營風險,有效管理風險偏好,對商業銀行至關重要。在實施全面風險經營過程中,監管部門一方面要加強引領,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機制完善提供清晰的標準和方向;另一方面要加強服務,對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給予更高的容忍度,為銀行業經營風險、處置資產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風險 經營 商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