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細路仔,講古仔講出好世界
廣東廣播電視臺嶺南戲曲頻道、廣東省曲藝家協會主辦的首屆嶺南小古王粵語講古大賽在文化公園舉行,來自全省的200多名小選手站上講古擂臺講古仔,成為今年規模最大的青少年講古比賽。最小的選手只有5歲,最大的17歲。
真系“好嘢”,小小年紀就敢登臺講古,參加比賽。獲不獲獎并不重要,重在參與,難得這么多小朋友喜歡講古這種傳統民間藝術,得到家長認同,且得到一定的專業訓練。誰說講古這種傳統民間藝術后繼無人?只要孩子喜歡、父母支持、社會聚力,這門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就還能繼續傳承下去,不至于斷在這代人手上。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話說……”在收音機時代,多少人準時打開收音機,就為聽到張悅楷的“講古仔”。其時,“楷叔”知名度決不遜于今天的許多大牌明星,他語言流暢清晰、發音準確標準,能夠在沒有任何配樂和音效的協助下,用自己聲音模仿聲效以表達場景狀況,如戰馬奔馳、嘶鳴等,繪聲繪色,美不勝收。“楷叔”于1997年逝世之后,社會也開始進入電視、互聯網時代,“講古佬”職業漸行漸遠,讓老一輩聽眾不盡唏噓。沉寂一段時間之后,直至顏志圖的徒弟彭嘉志等人出現,又讓廣州街坊看到講古界的一線希望。時裝界有復古潮流一說,那么多小朋友喜歡講古,是否也是一種令人欣喜的“文藝復古”呢?
社會處于急劇變革期,浮躁不可避免,一些不能直接帶來經濟效益或與時代相對脫節的傳統民間藝術被視為昔日黃花,可以理解。隨著兜里的“好東西”一件件被掏出來拋棄,有一天忽然覺得空落落的,重新審視、重拾“舊物”也有可能。以相聲為例,大師侯寶林去世后也曾長期失落,到了“德云社”出現,相聲有了轉機,不久前落幕的《歡樂喜劇人》第二季,岳云鵬、孫越的相聲奪冠,再次讓人看到相聲的生命力。小孩子從小學講古,說不定未來的“侯寶林”“張悅楷”就出自他們當中。
能夠成為專業人士、傳承傳統民間文藝固然很好,即便不成,講古可以鍛煉、提升孩子口頭表達能力,也不失為一得。俗話說“君子動口不動手”,現在很多人正好逆轉,動手能力遠比動口能力強。有些孩子到高中畢業、大學畢業,卷面成績不錯,可叫他上臺做個自我介紹,不免惴惴不安,甚至語無倫次。這不能全怪學生,在應試教育背景下長大的孩子,天天就是考試、分數,有多少機會可以登臺演講,酣暢淋漓地自我表達?
隨著社會發展,口語變得越來越重要,電話、談判、管理、介紹產品、洽談生意以及求職中的自我推銷等各個環節,幾乎都是“口才”的較量。如果表達者連話都說不清楚,聽眾一頭霧水,怎么讓人相信你學富五車、滿腹經綸,又怎么讓人欣然接受你的建議?其實,每個進入社會的人都明白這一點,只不過如果語言能力早期得不到訓練,長大之后想改變就不容易了。
細路仔,講古仔,講出好世界。不管講古能否成為職業,從小得到語言訓練,必將終生受益。(練洪洋)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細路仔 粵語講古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