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縱議 縱議
“金錢政治”與民主漸行漸遠
在資本力量對美國政治影響力已經無所不在的今天,就“金錢政治”在規則設計層面做出相應改變已變得愈發困難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季,“金錢政治”這一美國政治痼疾再次集中顯現,點燃了美國普通民眾新一輪抗議熱潮。自4月11日開始,美國民眾在全美30多座城市舉行抗議活動,表達對利益集團和富人階層利用巨額政治獻金操縱美國政治的憤怒。
總統大選的聚光燈將美國民主“金錢政治”的特征暴露得十分清楚。連日來,隨著紐約州初選即將到來,希拉里·克林頓和桑德斯等參選人轉戰多地,努力說服支持者為各自的競選活動慷慨解囊。統計顯示,截至今年3月,僅希拉里、桑德斯、克魯茲這3位參選人就已分別籌得2.2億、1.4億和1.2億美元。有分析預測,今年美國總統大選費用預計將突破50億美元,成為美國史上“最貴選舉”。事實上,如此大舉投入只是對美國政治選舉“游戲規則”的一種順應。美國公共電視網相關報道指出,經驗表明,花錢最多的候選人通常能夠取得勝利,94%的眾議員和82%的參議員是花錢最多的參選者,總統選舉亦反映如是特征。
毫無疑問,如此昂貴的金錢游戲,并不是人人都玩得起。對于多數美國總統參選人來說,吸吶資本大鱷和大財團出錢為競選活動買單,是順利參選的重要保障。據統計,今年美國總統選舉各參選人目前所籌款項中,接近一半來自全美50個超級富豪家族。據《紐約時報》統計,已經有87名個人為此次大選捐款超過100萬美元。近年來,美國法律體系中對于金錢杠桿撬動政治的相關限制已被逐漸放松,這讓富人“參與度”不斷提高成為了趨勢。2010年美國最高法院把政治獻金裁決為受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的一種“言論自由”,對公司和團體捐款不設上限,2014年又裁定對個人競選捐款也不設上限。英國《經濟學家》雜志對此驚嘆,“金錢獲得了美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政治影響力”。
“金錢政治”愈演愈烈,使美國政治在內在合法性、外在行動力兩個層面都傷得不輕。
首先,“金錢政治”讓更多的美國民眾不再相信美國民主。低投票率在選舉季反復出現即是最好例證。今年2月,美國艾奧瓦州黨團會議中,雖然各個候選人在該州投入大量時間敦促選民投票,但是當天僅有約35.8萬人參加了兩黨初選,占選民總數的15.7%。“自己的那一票沒有用處”是普通選民不去投票的常見理由。此次美國爆發的反“金錢政治”示威,也正是美國普通民眾對現狀無奈和失望情緒的集中流露,組織者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美國腐敗的選舉體制和虛偽的選舉法”。
其次,“金錢政治”讓美國政治自縛手腳,在解決社會面臨的迫切問題方面屢屢裹足不前。此次抗議活動中,已經退休的安德烈婭·雷女士只身一人從佛羅里達來到費城,并和抗議伙伴們步行200多公里前往華盛頓。雷對記者表示,她本人并沒有因金融危機失去房子或工作,但太多普通的美國人飽受金融危機折磨,大公司、大富豪卻安然無事,這反映了美國政治的深層次問題。雷的觀察的確和近年來華盛頓的政治現實頗為吻合。美國學者福山此前舉出的一個例子頗能說明問題。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致力于規范金融業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只有幾張紙,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國會出臺的《多德—弗蘭克法》,卷宗卻長達數百頁,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各個利益集團都“深度參與”,希望“在某項條文中塞入私貨”。不難看出,愈演愈烈的“金錢政治”,使得美國政治日益被利益集團所綁架。美國民間組織“代表我們”弗吉尼亞州分支負責人安杰拉·亞伯勒就此警告稱,美國社會目前諸多問題難以得到解決的根本原因在于政治募捐迫使政客不再代表人民。
此次抗議熱潮中,有美國學者呼吁,應在總統選舉規則層面做出相應改變,減少金錢和大公司在競選中的作用。然而,在資本力量對美國政治影響力已經無所不在的今天,人們有理由問,這樣的改變有可能實現嗎?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美國總統 美國大選 金錢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