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別把“百姓河長”想得那么神
繼首設內河污染曝光平臺后,福州市就內河管理再出一招,將實行內河河長制。目前,向民間招募的首批“百姓河長”已召集完畢,由住在河流周邊、熱心環保的居民擔任,可隨時隨地關注周邊河流狀況,經專業培訓后,能更加科學、全面地收集更多河流信息,對官方河流治理措施形成積極有效的反饋,并帶動身邊更多居民參與到內河保護中。(《福建日報》12月21日)
對于“河長”治河,公眾其實并不陌生。早在2014年,福建省政府就出臺“河長制”實施方案,建立省、市、縣、鄉四級河長制,形成“河長牽頭、部門協作、分級管理、齊抓共管”機制。部分省領導還直接擔任了福建主要河流的河長,以協調與敦促水流域生態治理。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一制度實施后,在一些河流水域尚未確定官方河長,福州等一些城市的內河、廈門的湖等百姓十分關注的湖庫迄今沒有被納入河長制范疇。這或許是福州當地出臺“百姓河長制”的緣由。
然而,在沒有建立“政府河長”的前提下,“百姓河長”制真的管用嗎?據了解,這些“百姓河長”大多來自社會公益人士和志愿者。然而,從治河的責任主體上講,廣大政府公務人員和政府職能部門才是治理好河流的第一責任人。治理好河流和河流污染問題,政府責無旁貸,也是必須履行好的公共責任。從“百姓河長”的設置可以看出,治理河水污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僅靠這些無職無權的“百姓河長”是不夠的。
事實上,“百姓河長”不可能那么“神”。“百姓河長”的成效須建立在政府監管的加強和政府責任的強化上。在治理河流污染上,政府責任是關鍵,功能互補是前提,“百姓河長”應該處于參與、監督和協助的位置,而不是賦予其“河長”的“責任主體”。
在福州新建立的“百姓河長”機制中,“百姓河長”可以采取巡查河段、拍照取證、建言獻策的方式協助政府治河,但是,除了這些“百姓河長”直接監督排污者和排污行為外,還應該賦予這些“百姓河長”監督政府的職能。河流清不清,環境好不好,最終的責任仍是政府責任。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百姓河長”監督排污者 河流治理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