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折紙上哈工大”的雙重解讀
孫洪濤今年19歲,是山東省實驗中學2014級26班畢業生。在2017年度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自主招生的現場答辯環節,他展示了自己的折紙“神技”,獲得了現場招生老師的青睞。最終,孫洪濤獲得該校降低60分錄取的資格。(7月13日《新京報》)
孫洪濤,山東省實驗中學的這位考生,因為折紙而獲得哈工大降低60分錄取的資格,面對這則新聞,作為一名“吃瓜群眾”,筆者有些腦洞大開,起碼也有兩重解讀。
其一,“玩”也有助于考大學。
孫洪濤童鞋說,“最早是初一,學校里有一個學長會做折紙,當時就覺得這個東西很有意思......很感興趣”,后來,綠油油的螞蚱栩栩如生,甚至螞蚱頭部和每條腿的關節都十分精細,似乎隨時都會蹦跳起來,如此等等,你不能不佩服他那折紙“神技”;當然,哪能隨隨便便能成功,折紙,不粘貼、不插接、也不能剪斷,他往往去網上翻譯英文的資料,一件作品,有時候要幾百步上千道折痕,從草圖設計到折疊成型需要近20個小時,其實,折紙蘊含數學及機構學,與他報考的機械專業相同。可以想見,平素里,孫洪濤的父母對其“折紙之玩”很大可能是支持的,起碼是不會反對的;而現實生活中,有的家長,一心想著孩子“考上名牌大學”,就怕孩子“貪玩”怕耽誤了“看書做作業的寶貴時間”,總是一味地要求孩子“讀死書,死讀書”,以致于“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譬如說,有的孩子喜歡玩足球,有的孩子喜歡玩“地名”,有的孩子喜歡玩插花,殊不知,往往“玩”中有樂,“玩”中有求索,“玩”中有收獲,“玩”不但不影響考大學,反而會相得益彰。
其二,自主招生當“最大化”。
當下里,高考,作為選拔人才的“賽場”,還是比較公平公正的;但,“全省一張卷”乃至“全國一張卷”,就未免有些“呆板”,也有些“唯分數論英雄”,我們最不愿意看到的是“毛坦中學的火紅”;“應試教育”這座大山如何翻越?在加強監督的大前提下,教育部要舍得放權,高校招生當進一步“擴大自主”;“三百六十一行”,如今高校里有“賽馬專業”,更有“馬鈴薯學院”、“茅臺學院”,各行各業都面臨一大堆“技術難題”和“人才瓶頸”,這就需要“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因此,類似于“折紙上哈工大”這樣的自主招生應該多多益善。當然,這里的“自主招生最大化”,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學術、技術兩分流”而高考應有“雙軌制”,特別是職校,更要注重招收“折紙”這一類“神技生”才是。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折紙 折紙上哈工大 解讀 孩子 雙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