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古鏡漫談
辨別真偽
銅鏡收藏市場看似很美好,卻依舊存在一系列風險。
艾青表示,銅鏡收藏雖然不像書畫、瓷雜贗品遍地、做偽手藝防不勝防,但是銅鏡市場中許多運用現代工業中的修復殘缺銅鏡的手段,讓許多銅鏡收藏的“老革命”遇到了“新問題”。
所以,專家認為,很有必要介紹一下收藏投資銅鏡的技巧,對古代銅鏡認識與了解,更是收藏投資的重中之重,不可小視。
專家魏書銘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辨別銅鏡真偽,首先應該從銅鏡的材質、紋飾等方面,對各時代的銅鏡進行充分的了解。
在他看來,古代的銅鏡傳于今日的,均是出土文物。所謂出土文物,大致都是墓中的殉葬之物。
魏書銘分析,古代墓葬必用水銀,因此,今日出土的銅鏡必受水銀的染變。但因銅質的優劣及水銀的強弱,它的水銀色也自不相同,有銀色的、有鉛色的。銅鏡的質地晶瑩,又先得水銀沾染,年久入骨,滿背水銀,千古亮白,稱為銀背;如果先受血水穢污、再受水銀侵入,其銅質復雜,則色如鉛,年遠色滯,稱為鉛背;還有半水銀半青綠朱砂堆的,先受血肉穢腐,其半日久釀成青綠,其半凈者,乃染水銀,故一鏡之背二色間雜也。銅鏡以銀背為上品,鉛背次之,青綠又次之。如果鉛背埋土年遠,遂變純黑,謂之黑漆背,此價尤其高,但這種顏色也較易作偽。
在此基礎上,藏者們還可通過聽聲、看形、辨銹、聞味、重量等幾個方面來辨別古銅鏡的真假。
從銹上來說,新仿的銅鏡,它的銹是后做上去的。采取了一些化學的作用,或把一些老銅器上的銹刮下來以后,用膠和起來粘連在上面。這種仿制品可以用水來辨別:將其放在水里,會出現幾種情況,一種情況就是不沾水,有銹的地方不沾水,是逆水的,就像荷葉沾水一樣的感覺。沾水以后,新仿制的銅鏡有這樣幾種味道,一種是硫酸味;一種是臭味,堿燒過的那種臭味;還有一種是銅腥味。就是剛煉出來的銅做成的銅鏡,有一種銅腥的味道。而老銅鏡一般有一種銅香味,這里所說的銅香味,就是出土后的泥土香味。
此外,仿制的銅鏡一般較重,真品不重不輕正合適,太輕也要引起注意,多留個心眼,存疑的東西一般最好別買。
那么,除去真偽的問題,什么樣的銅鏡更加具有收藏價值呢?
我們知道,在收藏界存在這樣一個共識:真正的收藏佳品必然是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歷史意義。
在李旭看來,銅鏡恰恰兼具藝術價值和人文內涵。
因此,他認為,判斷一面銅鏡的收藏價值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及藝術性、品種稀有度、保存狀況和紋飾的清晰度。
收藏家楊若虛也坦言,從銅鏡的拍賣市場來看,戰國、隋唐鏡價格最高,漢鏡其次,宋、元、金時期的銅鏡價格略遜,明清時期銅鏡的價格則更低。從種類上看,戰國的山字鏡、菱紋鏡、蟠螭紋鏡,漢代的規矩鏡、神獸鏡、畫像鏡,隋唐的瑞獸葡萄鏡、花卉鏡、人物故事鏡、金銀平脫鏡、鎦金錯銀鏡等均是鏡中的珍品。
除了年代等因素外,銅鏡研究專家賈文忠在一次鑒寶節目中闡述,收藏古代青銅鏡,要從歷史價值、文物價值、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進行全面衡量。除了年代的考量外,特殊的制作工藝方法、款識、特殊的紋飾品類也是收藏投資關注的重點。此外,銅鏡的形狀、尺寸、薄厚與材質數量和珍稀程度、銅鏡的紋飾精美繁密程度也是體現價值的一個方面。除了時代與紋樣之外,品相是否完好也是銅鏡價值判斷的重要標準。
“由于銅鏡多是入土陪葬埋藏之物,所以出土后的銅鏡最好是銹蝕程度越小越好。以隋唐戰漢頭模鏡最受藏家青睞,而并非年代越久越值錢。”賈文忠表示。
專家指出,收藏古銅鏡應該從收集標本開始,對銅色、銅質、花紋、銘文作綜合分析、潛心體會,慢慢積累專業知識,既可感受到銅鏡收藏的樂趣,又可享受到不斷升值的投資回報。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銅鏡 古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