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往往不被藏家重視 宋代銅鏡的特點和收藏
宋代及其以后的銅鏡往往不被藏家重視,原因大致是因為這個時期的銅鏡無論是從材質、紋飾和藝術風格等方面確實已經無法和漢唐銅鏡同日而語了。但是,筆者認為,宋代銅鏡雖然有無法彌補的歷史缺憾,設若從歷史文物價值、社會經濟文化研究等方面考量,仍應該占有一席之地。下面結合自身收藏感悟,談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 銅鏡多仿造。宋代崇尚復古,銅鏡多仿造漢代日月鏡、昭明鏡、畫像鏡和隋唐秦王鏡、花鳥鏡、雙鳳鏡等題材。但是鑄造銅鏡的材質已經出現明顯變化,其化學構成由漢唐時期的高錫青銅演變為高鉛青銅,即含錫量降低,含鉛、鋅量增加,故宋代銅鏡多為黃銅質地,黃中閃紅色,胎薄質軟,且韌性增加,寧彎不斷,與漢唐銅鏡的厚重大氣、寧斷不彎、易碎殘斷形成鮮明對比。
二、 紋飾較模糊。此時銅鏡的鑄造已經由漢唐時期的范法鑄造變為翻砂鑄造,由于材質粗糙,翻鑄而成的鏡紋多模糊不清晰、線條粗、不流暢,比較呆滯,缺乏漢唐銅鏡清晰利落、動感美、藝術美等特點,且紋飾圖案常常通過細線淺雕的手法表現。
三、 細部有差異。盡管宋代仿鏡和漢唐銅鏡造型基本相同。但是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宋代銅鏡和漢唐銅鏡其實還是有明顯的區別。如宋代銅鏡將唐代銅鏡的八出菱葵弧改為六出菱葵弧,將漢唐銅鏡的大鈕改為小鈕,鈕頂漸平,鏡緣里外有坡度,外薄里厚,已經失去漢唐銅鏡的圓渾厚重和規整。
四、 銹色顯不同。漢唐銅鏡銹色堅固厚實,鏡體沉重,銅銹與鏡體粘連為一體不易分割,入骨銹較多。宋代銅鏡銹色往往薄而不堅,綠而較深,且常見綠漆銹,有的由于含鉛量和雜質較多,銹色甚至顯得較淺浮。
五、 外形多變化。中國銅鏡在唐代以前以圓形為主,極少有方形。到了宋代,除了常見的圓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等外,還出現了亞字形、六邊形、柄形、長方形、雞心形、盾形、鐘形、鼎形等多種形式。形式變化雖然增多,但是有的銅鏡外形與內容似乎很不協調,顯得非常單調乏味甚至有僵硬感。
六、 題材趨單調。宋代銅鏡題材比較簡單,素鏡在五代十國和宋代墓中出土較多,使用廣泛。另外大致有人物故事鏡、花卉鏡、動物鏡和銘文鏡等題材也較容易發現。北宋和南宋初期,花卉鏡比較流行。南宋中后期,各式銘文鏡較多,其中商標銘文鏡更為盛行,最具有典型性的有湖州鏡、建康鏡、饒州鏡、成都鏡等,其中尤以湖州鏡出土最多,也最具有代表性。這類商標銘文鏡的大量出現是宋代銅鏡最重要的特征,同時能間接地反映出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商業競爭的加劇。
七、 精品銅鏡少。宋代銅鏡材質和制作多欠佳,存世和出土量雖較大,但是真正具有較高收藏價值的卻不多。其中以官方鑄鏡(如北宋咸平三年纏枝四花鏡,直徑22厘米)、具有特殊題材和意義的銅鏡(如宋代蹴鞠紋鏡)和直徑超過20厘米以上的精美頭模人物故事銅鏡等,均可堪稱宋鏡中的精品,這類銅鏡也往往是藏家們趨之若鶩的熱點。
八、 投資需謹慎。首先要拒絕贗品。從目前收藏市場上看,贗品和高仿銅鏡仍然以漢唐銅鏡為主,普通的宋代銅鏡(如無銘文的素鏡、直徑在10厘米以下小銅鏡等)因為其市場價值小,故贗品較少,但是個別珍稀品種的贗品銅鏡已經時有發現,收藏者必須謹防打眼。二是關注重點題材和精品銅鏡。特別是具有宋代本朝風格特色,蘊含重大歷史文物科研價值和社會文化研究價值的銅鏡以及大型精品銅鏡。三是重視成系列收藏。如湖州銘文鏡雖然出土量很大,盡管單枚價值不高,但是如果把所有的湖州銘文鏡收集齊全,恐怕其綜合價值就不可小覷了!再如,藏家如果能把宋代人物故事鏡系列收藏齊全,也定會有不菲收獲,但這絕非一朝一夕所能成事。
九、 收藏是文化。收藏是一種文化和樂趣,是一種境界和品味。在收藏過程中,我們不僅可以品鑒領略祖國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還可以實現對祖國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這也是筆者日漸浸染收藏之樂的主要原因。在市場經濟狀態下,我們無法否認古玩商的逐利行為,只要他們守法經營。但是對于大多數收藏者來說,量力而行,品味文化,才是藏家的最高境界。
編輯:楊嵐
關鍵詞:銅鏡 宋代 收藏 宋代銅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