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怎么看中國經濟今年“超美”?
【中國經濟放眼看·權威解析】
世界銀行日前發布報告稱,根據該行“國際比較計劃”項目2005年后首次更新的數據,中國今年將超過美國躍升為世界第一經濟體。這份報告引起中外各界熱議。這比此前全球經濟界預測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在2019年超過美國提早了5年。
那么,世界銀行這一預測究竟從何而來,又有多少可信度?國內專家又如何看待這個多少有些危言聳聽的結論?現實情況又與結論存在哪些偏差?
1、 既是肯定也要保持清醒
中國“超美”?這一結果是如何算出來的?日前,世界銀行“國際比較項目”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更新了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從中顯示出中國今年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據悉,該計算方法是一項全球性統計合作項目,主要是測算各種貨幣的購買力平價(PPP),以便用PPP作為轉換系數,將各國GDP轉換為統一貨幣單位來表示。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經濟持續發展了30多年,取得了舉世公認的經濟奇跡。
幾年前,中國GDP超過日本。從此,在世界大國的位次排行中,中國坐上了第二把交椅。之后,中國何時超越美國,在一定程度上幾乎成了國際經濟學界的一道必答題。有的預言10年,有的預測15年,還有說20年、30年的,不一而足。總之一句話,中國當“世界老大”只是個時間問題。
怎么看中國經濟今年“超美”?
此次中國經濟“超美”再次成為熱點話題,其實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的充分肯定。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保持清醒認識。在國家統計局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看來,這種算法高估了人民幣的購買力。“關鍵在于它依據什么樣計算變量,通過什么公式進行核算。”
“計算所依據的購買力選項是服裝、鞋帽等普遍消費品還是中高檔汽車、高科技產品?得出的結果將是大相徑庭的。”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比如在美國購買一個漢堡包需要4.5美元,而在中國只需10元人民幣,相當于1個多美元,則得出人民幣購買力更強的結論;但我們同時面臨著‘賣近10億件襯衫才能換一架波音飛機’的困境,在購買高端產品上我們付出的價格要高得多,這其中的購買力偏差又該如何衡量?”
摩根大通公司的戴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更愿意采用根據匯率算出來的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計算是在假設世界各國實行統一價格的基礎上得出的,而這顯然“不是我們所生活的現實世界”。
2、 尚須多重因素的考量
中國應該注意到自身經濟發展和世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除GDP指標之外,還存在著國家間的綜合實力、國際地位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等多維度的比較。對比中外企業的研發投入占比、家庭平均消費水平、人民接受教育的平均程度以及醫療等基礎設施覆蓋率等這些指標,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中國與發達國家在諸多層面上的差距。世界銀行的ICP報告提供了一個對比的視角和參考,而中國要做的是冷眼看待各種被熱炒的所謂“超越美國”的報道,實事求是地在改革關鍵階段做好自身經濟發展工作。
不可否認,不管是以GDP來衡量一國財富的尺度,還是靠經濟總量來為國家排名都是片面的,不客觀的。
中國的確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經濟奇跡,自2000年以來,年均10%的增長率使得GDP增長了3倍,但經濟總量并不代表其綜合實力。
“中國是世界‘老大’?這一認識無疑是有偏差的。與美國相比,總量之外,競爭力落后是不爭的事實,無論從科技水平、金融績效水平還是教育水平等都有相當大的差距。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長期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是以粗放外延、高能耗為特征的增長,過多依賴投資,而這一模式帶來的問題和矛盾正日益凸顯,成為制約中國改革發展進程的主要障礙。此外,無論是資源還是科技進步上,我們在相當大程度上還依賴于其他國家。所以說,僅有增長是不夠的,我們追求的是高質量、無水分的增長。”賈康強調指出,中國依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社會發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相較發達國家仍然有較大的差距。 一國貨幣往往是一國經濟實力的重要寫照。“美元在世界經濟中的位置及其世界貨幣的地位,背后都是美國的經濟實力在支撐。從全世界范圍看,美元的使用率達到60%以上,而人民幣的使用率僅為3%左右,其差距是顯而易見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表示。
顯然,作為強國,除了經濟因素外,還必將包括教育水平、環境質量、國民健康水平、軍事裝備、貨幣儲備、科研機構和高級人才的數量等多重因素的考量。
編輯:羅韋
關鍵詞:中國 經濟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