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揭新民:使命在肩激勵前行歷經危難更懂珍惜
政協委員使命光榮愈是前行愈懂珍惜
2013年,揭新民成為十二屆全國政協無黨派界別中的一名新成員。“當時獲知要成為政協委員,心中激動之余也略感忐忑,畢竟作為政協委員參政議政和作為政府公職人員行使權力的角度和方式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全國政協、中央統戰部組織的本屆新任政協委員培訓中,揭新民把自己定位成一個“一年級生”,而很多后來同樣成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同學們反映,當時“一年級生”的學習態度非常認真。
“政協委員使命光榮的同時是責任重大,我十分珍惜這份榮譽和使命,爭取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政協委員是當時我給自己立下的目標。”如今,已經成為“二年級生”的揭新民委員已經很好地適應了這個新角色的要求。兩次全國兩會共提交了3份提案,參與了3次視察調研活動,參政議政的焦點大都來自他的本職工作,為鄉村建設鼓與呼。
記者同往的那次無黨派界別調研活動,主題是“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鄉村”,這正是揭新民的“本行兒”。“參加那次調研既是作為政協委員第一次參加視察調研活動,也是對我本職工作的一次豐富。”因此,在那次調研活動中,無黨派的委員們真正熟悉了這位學者型官員,會上會下他能夠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給當地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實地調研走村入戶他往往看得最仔細、最認真。在調研的途中,很多委員都愿意和這個“懂行的”委員探討一下,即便十分艱澀的術語和法規,揭新民也總可以舉出例子,讓其通俗易懂。
“現在一個普遍的形容就是中國的城市建設像歐洲,但鄉村建設卻像非洲,差距非常大。”揭新民向委員們解釋,“當前,我國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規體系來指導村鎮規劃建設,體系中應包括政府職責、行業管理、農村居民守則等內容。”
“縮小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差距,并不代表將城市和鄉村建設混為一談,兩者不能畫上等號。下一步的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還是要將鄉村建設成鄉村,城市建設成城市。”揭新民說,“去年推進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到要望得見山,見得了水,記得住鄉愁,要記住城市的文脈,更要記住鄉村的風土人情,田園風光。”我們看到的典雅的徽派建筑、風情萬種的江南民宅都是中國建筑的瑰寶,是我們從祖先那里繼承下來的規制,看似樸素的建筑里面,蘊含著大量的建筑設計智慧,也有著大量千百年因循下來的實用性技術,這些不是簡單的水泥洋房可以取代的。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選擇若干試點,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探索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渠道。”揭新民認為,城市發展趨于飽和的情況下,大量民間資本開始瞄向農村和小城鎮,未來農村宅基地的盤活將成為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重要手段,但是一定要注意完善法律法規,保障好農民的各項權益。
“現在推進城鎮化的進程,主要是農民轉移到城鎮。而下一步,也應當允許并鼓勵城市居民流向農村。只有城市和農村之間形成人口的雙向流動后,才能消除現在農村和城市之間生活質量、文明層次的差距。城市和鄉村要共同發展,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雙輪驅動。”
如今,揭新民的這些思索都已經轉化成一份份政協提案,“主要提一些在我的本職工作中單靠一個部門難以解決,需要部門間協同的問題,根本的目的就是發揮自己的專長與能力,通過政協這樣一個平臺,為基層群眾解決一些切實可行的問題。”
在其位,謀其政,對待本職工作,揭新民兢兢業業;在政協,謀諫言,對待委員職責,揭新民認認真真。鍛造這種品格的,既有多年來工作、學習經歷錘煉出的覺悟和自持,也有經歷了諸多險難之后,得出的珍惜眼前事、身邊人的深刻感悟。
編輯:羅韋
關鍵詞:揭新民 農村 建設 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