鐫刻對外開放的新坐標
“一帶一路”倡議彰顯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頂層設計,凸顯中國打造全方位開放格局和開放型經濟的鄭重選擇。
5月12日晚間,位于北京的國家大劇院、人民大會堂燈光璀璨,吸引市民及游客駐足拍照。 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今天上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開幕式。下午,在國家會議中心將進行6場平行主題會議,涵蓋“加強政策溝通和戰略對接”、“加快設施聯通”、“推進貿易暢通”、“促進資金融通”、“增進民心相通”、“智庫交流”六大主題。今天晚上,人民大會堂將舉行歡迎晚宴。晚宴之后,中外來賓將在國家大劇院欣賞文藝演出。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中國繼北京APEC、杭州G20之后舉辦的又一次重要國際盛會和主場外交,本次論壇多達29個國家的領導人以及眾多國際組織負責人應邀與會。
投資環境 基礎設施投資需求達10.6萬億美元
昨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國家會議中心新聞中心召開新聞吹風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介紹,“一帶一路”涉及到60多個國家和地區,潛在市場規模巨大,投資空間和機會非常多,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估算,未來五年,僅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就達10.6萬億美元。
張軍擴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空間非常廣闊,今年一季度,我國與沿線國家雙邊貨物貿易總額就超過1655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2%;對沿線43個國家有新增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合計29.5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14.4%;與沿線的61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952份,新簽合同額222.7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51.8%。
張軍擴表示,目前深化“一帶一路”合作仍面臨許多挑戰,下一步,將研究如何通過達成雙邊或多邊協定,分階段地降低各國間貿易壁壘,逐步簡化通關程序;研究如何通過創新投融資方式,促進沿線各國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
政府智庫 “絲路國際智庫網絡”涵蓋30個國家地區
張軍擴表示,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階段不同、歷史傳統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制度條件也有差異,要發揮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相關主體在政策溝通和戰略對接方面的作用,特別要發揮好智庫尤其是政府智庫在促進政策深度溝通、戰略有效對接方面的作用。
張軍擴說,政府智庫參與“一帶一路”政策溝通和戰略對接,可以對政府間正式談判與合作起到先導、預熱和緩沖的作用。今后,智庫之間更需要就共建“一帶一路”相關議題開展有深度的合作研究,全面了解沿線國家的發展條件、核心利益、戰略安排,提出有利于各方廣泛深入開展合作的政策建議。
他介紹,目前“絲路國際智庫網絡”的成員和伙伴已經涵蓋30個國家和地區的47個智庫、國際組織和企業機構。今年,“絲路國際智庫網絡”將在北京舉行第二屆年會。
新華社華沙5月11日電特寫:中歐攜手讓中歐班列“飛起來”
新華社記者翟偉 石中玉
身高近20米,橫跨三條鐵軌,波蘭海關啟用中國研制的“神秘電眼”實現貨車班列不停車、不減速即可接受檢查。這一全球首套最大型火車集裝箱檢查系統令中歐班列通關時間大為縮短。
簡化通關手續、減少換軌時間、修訂貨運標準……中歐班列開通以來,沿線各國鐵路、海關、商檢、邊檢等部門攜手行動,力爭中歐班列一路綠燈。
總部設在波蘭首都華沙的鐵路合作組織委員會副主席董建民近日向記者介紹,今年5月1日起,開往德、法等國的中歐班列都可以使用統一運單,減少了重新填寫單據的時間,效率又提高一步。
除了統一運單,列車行駛速度提升也幫助縮短了中歐班列抵達目的地的時間。董建民說,中國以前在班列上使用的是時速80公里的火車頭,為進一步提高效率,現在中歐班列配備的火車頭速度可達每小時120公里,全面提速換擋。
中歐班列提速讓沿線國家的企業和商戶感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時間就是金錢。”做中波服裝生意的27歲波蘭小伙子馬特烏什·布爾科夫斯基以這句諺語形容中歐班列提速后給他帶來的“紅利”。
在波蘭最大的服裝集散地GD商城,布爾科夫斯基每天批發銷售1000多件中國生產的服裝,客戶來自烏克蘭、保加利亞等地。他介紹,中歐班列提速后,過去需要走30天海路才能運到的服裝,現在走鐵路只需要15天。
德國寶馬汽車公司生產網絡物流運輸調度負責人諾貝爾特·迪爾克斯介紹,在2011年,寶馬貨物搭乘中歐班列運抵中國總計需要30天左右,且每周只有一班。而提速后,每周有三班運載寶馬貨物的中歐班列駛向中國,運輸時間也縮短至17天左右。
除了企業的大宗貨物外,DHL、亞馬遜等知名物流和商貿平臺也借助中歐班列運輸時間短、性價比高的優勢,通過班列發送小包裹,拓寬自身營運業務范圍。
得益于中歐班列,中國和歐洲貿易暢通的道路越走越寬。換擋加速的中歐班列讓聯通亞歐的新絲路暢通無阻。
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題:暢通資金通途 中國銀行業積極服務“一帶一路”
新華社記者李延霞 許晟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五通”之一,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中國銀行業是如何為“一帶一路”服務的?給中外資企業和相關各國提供了哪些支持?11日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和四家銀行有關負責人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回應了相關問題。
優化海外布局 為中外資企業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我國銀行業通過銀團貸款、產業基金、對外承包工程貸款、互惠貸款等多樣化金融工具,合理引導信貸投放,支持項目涵蓋公路、鐵路、港口、電力、通信等多個領域。”潘光偉表示。
據介紹,“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截至2016年底,國開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發放貸款超過1600億美元,余額超過1100億美元。進出口銀行支持“一帶一路”項目1200多個,簽約金額超過7000億元人民幣。工商銀行累計支持“一帶一路”沿線項目212個,承貸金額674億美元;中國銀行跟進“一帶一路”大型項目460個,提供授信支持680億美元。
除資金支持外,中資銀行積極開展業務創新,為中外資企業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包括為企業跨境貿易提供結算、清算、匯兌等便利性支持,為跨境投資提供財務顧問、并購搭橋、股權融資等投行服務,幫助企業合理評估風險,提供套期保值、掉期等衍生工具有效對沖風險。
工商銀行副行長張紅力表示,該行推出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境外人民幣融資、跨境人民幣租賃、境外人民幣債以及熊貓債承銷發行等產品,建立橫跨了亞、歐、美的全球人民幣清算網絡,使在“一帶一路”當中的資金融通能夠比較暢通。
提供跨境金融服務,離不開機構布局的完善。截至2016年末,共有9家中資銀行在2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了62家一級機構,其中包括18家子行、35家分行、9家代表處。
滿足資金需求 構建合作開放的金融服務體系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數都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涉及的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資金需求量比較大。
據介紹,國開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儲備項目有500多個,融資總需求達3500億美元。工商銀行的儲備項目有400多個,3300多億美元。
“我們儲備項目的單體規模越來越大,從原來的幾千萬、幾億美元到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這些項目對當地經濟乃至對整個區域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強。項目參與方和合作方越來越多,這對項目的執行能力和風險把控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我們有信心做好。”張紅力說。
潘光偉表示,“一帶一路”沿線的項目資金需求量大,期限長,需要構建一個由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和國際性開發機構組成的多元的、開放式的金融服務體系,共同投資、共擔風險、共享收益。
“政策性銀行和商業性銀行等各類金融機構功能定位不一樣,在支持‘一帶一路’的過程中,要發揮其各自優勢,逐步建立功能互補、優勢特色明顯的開放性金融支持保障體系,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長期、市場化、互利多贏的金融保障支持。”他說。
潘光偉表示,在今后“一帶一路”建設中,還需要調動各種資源,開展新型的國際投融資模式,吸引國際資本支持“一帶一路”建設,需要繼續加強同國際上的多邊、雙邊開發性金融機構的聯系,同時更好地發揮好亞投行、絲路基金的作用。
針對如何平衡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和限制資本外流的關系,潘光偉表示,最近出臺的相關監管政策,目的是限制一些投機性的境外投資,比如說炒房地產或者風險較大的并購或海外投資,但對“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投資并沒有限制,打開的窗戶不會關上。
源頭抓起 積極有效防控風險
銀行業在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當中,既有發展機遇,也面臨一定的風險和挑戰。
潘光偉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項目期限比較長,投資需求量大,部分項目經濟效益不明顯。而且各國政治、經濟情況不太一致,有的企業履約還款能力存在不確定性,有一定信用風險。
他表示,近年來世界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匯率政策不一致,溢出效應比較明顯,國際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大宗商品市場的變動比較大,對銀行業管控市場風險能力提出了挑戰。此外,我國銀行業“走出去”還面臨如何遵守國際監管規則和當地法律法規,特別是反洗錢、反恐等方面的監管規定。
國開行副行長丁向群表示,該行的貸款十分注重項目的自償性,項目選擇上一定是能夠產生經濟效益,并且在經濟上具有可行性的項目。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項目都產生了良好的現金流,還本付息正常。
“對少數主權類客戶的貸款,對合作國的財政狀況和主權信用等級等方面有嚴格要求,對授信額度以及貸款集中度等有著嚴格限制,這樣可以從源頭上把住債務風險。”她說。
進出口銀行副行長孫平表示,該行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國別風險管理體系,對每一個國家都設計了債務上限,當貸款接近上限的時候,就會把握放款節奏,認真評估每一個項目。
“我們可以建立相互協調的機制,整合各種資源,我國銀行業有非常好的內控、合規和風險管控的技術,這是我們應對風險的優勢。”潘光偉說。
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特稿:鑿空破壁——來自“一帶一路”上的三個訂單
新華社記者康逸 王豐豐
“一帶一路”似乎很遠,跨山越海,遙不可及。
“一帶一路”其實很近,坐地日行八萬里,收獲滿滿。
“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給中國企業與沿線國家拓展合作、互利共贏帶來新機遇。現在陸上通,海上通,目前要做的是讓空中網絡也通,陸海空協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中國電商這樣闡述他們眼中的這一“中國方案”。
買全球——加速互聯互通
寄件地址:新西蘭 收件人:陜西老漢
備注:外國貨快到碗里來!
村里到縣城140多公里,平時從縣城買魚回來都有味兒了,而陜西離新西蘭可有一萬多公里呢。
2016年1月26日,陜西洛川縣吳家莊村,69歲的老漢張福才在自家窯洞里等來了來自南半球的新西蘭黑金鮑、青口貝和長壽魚,這是兒子花621元從淘寶上拍下孝順他的年貨。
下單不到3天,這些海鮮已通過全程冷鏈空運到家。作為商家推廣活動的一部分,一同來到張老漢家的還有新西蘭大廚迪昂,他為這家人奉上了一頓原汁原味的西式海鮮大餐。鮑魚夾饃,張老漢連連稱贊有嚼勁兒。
網購在陜西革命老區還是個新鮮事。在張福才看來,倒退幾十年,這可是“開洋葷”呢。
如今,澳洲牛排、法國紅酒、加拿大龍蝦、荷蘭乳制品等越來越多外國貨出現在中國百姓的餐桌上,外國品牌和商家不斷涌入飛速發展的中國電商平臺,直面中國消費者。據相關統計數據,天貓國際的外國品牌2016年猛增169%至14500家,而一年前這個數字還只有5400家。
伴隨消費升級,中國人購買更多有特色海外商品的意愿不斷增強,世界各地的企業通過電商平臺豐富了針對中國市場的供應,滿足了各層次消費者的需求。
與此同時,“買全球”促進了國外優勢產業與中國市場的對接,使其比較優勢進一步提升,增加了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擴大了國外相關領域的投資和就業。
海外媒體曾這樣報道:中國人的消費觀正逐漸改變全球的產業和貿易結構,甚至影響到跨國公司、跨國品牌的全球定價策略和發展戰略。
賣全球——帶來合作共贏
寄件地址:中國 收件人:智利女孩
備注:設個小目標,一億個國際買家!
第一份工作,第一張信用卡,人生中好多個第一次,要和家人一起慶祝一下。
2017年4月10日,一位年輕的智利女孩心情很是不錯,她打算買個禮物送給爸爸。聽身邊的好友說,有個中國購物網站特別好用,價格公道,東西也多。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她在上面精挑細選給爸爸買了塊手表,從注冊到下單,一共7分鐘,花了41.01美元。
她沒想到的是,這普通的一單,竟讓她載入史冊。這一天,因為她,速賣通網站的海外成交買家數量累計達到了一個億。
2010年成立的速賣通網站如今迎來了億級消費群體時代。七年來,北至離北極最近的城市挪威朗伊爾城,南到有“世界盡頭”之稱的阿根廷烏斯懷亞,這家中國電商平臺的用戶遍及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烘焙小配件、DIY工具、裝飾品、家具、數碼產品甚至婚紗,“中國制造”裝點著海外消費者的生活,中國電商帶來的豐富商品已融入到他們人生中大大小小的時刻。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阿里巴巴的海外買家也如滾雪球般增長,”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賣家運營部總監胡彥輝說。通過與平臺商家的共同努力,阿里巴巴見證了“中國制造”的轉型升級,并在不知不覺中覆蓋了“一帶一路”沿線上的幾乎所有國家。
有行業分析人士指出,中國電商平臺的全球化布局不斷深入,“中國制造”直接對接海外消費需求,在為中國外貿出口打開一片藍天的同時,倒逼依靠薄利多銷的“中國制造”逐漸向中高端轉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向全球消費者提供質量過硬、更加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同時,得益于支付手段和物流建設上的互聯互通,“賣全球”也引領著全球市場的變革,幫助海外消費者擁有更好的購物體驗和更豐富的商品選擇,并改變著海外買家的參與方式和消費模式,影響著全球生產鏈和價值鏈格局。
如今,“賣全球”的中國不僅是商品生產中心,還是創新發展中心、金融信貸中心,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同。
為全球——促進民心相通
寄件地址:中國 收件人:烏克蘭奶奶
備注:希望每個人都身體健康!
戴上中國產的助聽器,奶奶連聲驚嘆。
烏克蘭女孩阿納斯塔西婭的奶奶年事已高,聽力衰退,急需助聽器。但由于助聽器是消耗品且需要定期更換,加上價格較高,對沒有收入的老人家負擔挺大。
懂事的阿納斯塔西婭心急如焚,她偶然間在中國電商網站上發現了中國產的助聽器,其價格只有當地助聽器的20%。下單,支付,收貨,使用,奶奶又能清晰地聽見聲音了。
像阿納斯塔西婭的奶奶一樣,通過中國電商平臺“得福”的人還有很多。戰火中的伊拉克,埃博拉病毒肆虐的非洲多國,他們從中國訂購到全家所需的日用品。難怪在一個俄羅斯小朋友的畫中,圣誕老人變成了“阿里巴巴”的樣子。未來還會有一個又一個訂單,“一帶一路”上還會有更多人受惠。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一帶一路”建設從來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是沿線國家及所有志同道合的國家和地區共同參與的合作。
三年多來,中國與沿線國家積極探尋“最大公約數”,在基礎設施聯通、產能合作、貿易、投資和金融等方面共享合作成果。在這一過程中,中國與相關國家在民心相通層面互動形式不斷提升,交流領域不斷拓寬。“一帶一路”讓沿線國家人民擁有更多獲得感,也在這些國家收獲更多認同。
《2016中國跨境電商發展報告》顯示,預計到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達12萬億元人民幣,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約37.6%;中國跨境電商零售交易額將超過3.6萬億元,年均增幅約37%。
中國大型電商提出的“數字絲綢之路”——構建全球電子商務平臺的倡議,已被寫進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的公報中。通過這一平臺,互聯網技術將與“一帶一路”建設更深入地結合,為全球企業構建更加自由互惠的貿易環境,使它們更好地進入全球市場,分享全球化紅利。(完)
核心閱讀
古絲綢之路把伊斯坦布爾與中國緊密相連,瓷器、茶葉、皮影戲從中國穿越茫茫沙漠,來到波光粼粼的金角灣畔。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伊斯坦布爾再次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有望成為土耳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樣板。
托普卡帕皇宮收藏有從13世紀一直延續到20世紀的中國瓷器
建成于1478年的伊斯坦布爾托普卡帕皇宮莊重威嚴,這里曾經是奧斯曼帝國的皇家宮殿,收藏著無數金銀珠寶和書畫珍品。不過,最令人驚嘆的是10358件來自中國的瓷器,堪稱中國本土之外最大的館藏之一。
托普卡帕皇宮博物館執行主任、中國與日本瓷器收藏館館長阿伊斯·埃爾杜德研究中國瓷器已有幾十年了,是博物館里“最了解中國瓷器的人”。
“托普卡帕皇宮收藏有從13世紀一直延續到20世紀的中國瓷器,近8個世紀不間斷的收藏完整反映了中國瓷器的發展變遷,因此在學術研究上彌足珍貴。”阿伊斯·埃爾杜德館長向本報記者詳細介紹了館藏情況,“我們收藏的中國瓷器主要分為4大類:青瓷、青花瓷、單色瓷和多色瓷,其中尤以青花瓷最為珍貴。據我所知,全世界保存完整的元代青花瓷不超過200件,我們博物館就收藏有40件,此外還有54件明代早期青花瓷,件件都是精品。”
波斯旅行家賽義德·阿里·阿克巴爾曾游歷中國,他用波斯文寫成了《中國紀行》一書,記錄在華生活的見聞,并奉送給奧斯曼帝國蘇丹塞利姆一世,“除了《中國紀行》一書,阿克巴爾還向塞利姆一世轉交了明代正德皇帝贈送給蘇丹的兩只青花瓷碗,這兩只瓷碗是伊斯蘭藝術風格,顯示了早在14世紀中國和奧斯曼帝國的統治高層就已經通過絲綢之路有所交往”,阿伊斯·埃爾杜德表示。
大到青花大盤、青花瓶,小到精致的青瓷碗盞,麒麟、蝙蝠、飛龍等中國藝術元素在琳瑯滿目的中國瓷器上交相呼應,甚至有的瓷器上還繪制著“赤壁圖”和蘇東坡的《赤壁賦》,讓人仿佛置身在國內專業瓷器博物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托普卡帕皇宮的中國瓷器收藏展現了中國與奧斯曼帝國藝術的融合,成為兩國文化交流的佳話。很多青花瓷雖然出自中國匠人之手,但紋樣、器型完全按照奧斯曼帝國的審美習慣打造,具有濃濃的異域風情,這些杯盤器型較大,通體滿繪不留白,呈現出鮮明的伊斯蘭風格。
阿伊斯·埃爾杜德表示,皇宮中的瓷器來自于“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這不僅是古絲路興盛的見證,更是中土文化、經貿交流的寫照。
“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貿易通道、財富通道,更是一條文化通道”
漫步在伊斯坦布爾大巴扎,身旁的土耳其小男孩兒一面拍手,一面喊著:“秦!秦!”跟記者打招呼。土耳其語中“秦”的意思就是中國。
土耳其人熱情好客,與客人交談不忘捧上一杯紅茶。在土耳其語中,“茶”的發音和漢語一模一樣。和中國人一樣,土耳其人也愛茶,同樣的待客之道,顯示出中華民族與突厥民族之間密切交往的歷史。
大巴扎里人來人往,一個店鋪外,“皮影”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店主穆罕默德說,“它們最早來自中國。”據穆罕默德介紹,土耳其皮影戲中有兩個叫做“黑眼睛”和“瓦特圣人”的主角,他們身著奧斯曼時期傳統服飾,經常互相取笑打趣,在土耳其家喻戶曉,尤其是齋月期間,觀看皮影戲是很多人的消遣方式。說著,穆罕默德取下掛著的皮影,簡單表演了一番,雖然無法理解皮影戲的內容,但看著穆罕默德操控皮影的一招一式,還頗有些中國的味道。
土耳其歷史學家、中土關系史學者吉來告訴本報記者,雖然皮影戲何時從中國傳入土耳其缺乏具體資料,但土耳其皮影無論是在制作技術還是表演方式上都與中國皮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同時又融入了土耳其人的文化特色,“我認為皮影的傳入正是東西方交流的象征,而它的傳播一定是借助了絲綢之路。從這個意義上說,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貿易通道、財富通道,更是一條文化通道,它促進了古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之間的往來,歷史影響深遠”。
“一帶一路倡議為伊斯坦布爾的發展創造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吉來表示,在土耳其境內有著不少“絲綢之路”上的古驛站,包括布爾薩、安卡拉這些城市,最初都是驛站,隨著往來商貿的繁榮,逐漸發展成為了大城市。從這個角度說,土耳其部分城市的形成也是絲綢之路發展的結果。
土耳其國際戰略研究組織副主席塞爾丘克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伊斯坦布爾在中土關系的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作為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經濟中心,“一帶一路”倡議為伊斯坦布爾的發展創造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相信這座有著不少中國元素的城市,能夠利用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土耳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領頭羊。
來自中國駐伊斯坦布爾總領事館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土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277.6億美元,中國已成為土耳其第十九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華為、中興等60多家中資企業在伊斯坦布爾落地生根。2014年以來,中土兩國企業共建的安卡拉—伊斯坦布爾高鐵二期項目竣工通車,中國銀行正在籌備在伊斯坦布爾投資設立子行,兩國貿易暢通,設施聯通建設如火如荼。
中國駐伊斯坦布爾總領事錢波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5月中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召開,埃爾多安總統也已受邀參會。兩國元首的會晤必將為兩國關系的發展提速換擋。在中土雙方共同合作與努力下,伊斯坦布爾這座占盡天時地利的城市,必將借助‘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成就中土合作成功典范。”
(本報伊斯坦布爾5月9日電)
新華社北京5月9日電 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古代月氏人大型墓葬遺址。烈日下,中國西北大學考古專家王建新帶領團隊冒著40攝氏度的高溫認真發掘。
2000多年前,漢朝使節張騫出使西域,曾途經康居,而撒馬爾罕即位于彼時的康居國。《漢書·張騫傳》記載:“然騫鑿空,諸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于外國,外國由是信之。”張騫開通中原與西域的交通,此后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日趨頻繁。這條溝通亞歐的陸上交通道路,就是流芳后世的絲綢之路。
“今天,我們利用現代化考古手段從河西走廊一路追尋月氏人遷徙足跡到撒馬爾罕,也可以說是新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文化先行者。”王建新在發掘現場指導著他的中國學生和烏茲別克斯坦學生。
古絲路上與歷史的對話“鑿空”時空界限,鋪展開中外文化交流的千年畫卷。絲綢、茶葉、瓷器當年隨駝鈴聲聲西去,中醫、功夫、漢語如今則成為新絲路上的“博望侯”。
中醫之道:擬于天地,配于四海
——美洲,秘魯。
首都利馬一家中醫診所內,周克秀醫生正在為一位面癱患者施針。
上世紀80年代末,周克秀攜中醫術來到秘魯。如今,年近古稀的她仍堅持每周工作6天,半天門診,半天出診。她還曾自費走訪秘魯10多個偏遠省份,深入一些交通不便的村落,將中國醫術傳播到這些地方。
近年來,中醫在秘魯越來越受歡迎,利馬城內開設的中醫診所已有四、五十家。除了來自中國的資深中醫外,將近七成醫生都是秘魯人。
在他們中的佼佼者奧蘭多·萊瓦看來,中國傳統醫學是一個“富礦”,了解越多,越覺得博大精深。因中醫而與中國結緣的他,喜歡中國的一切,他還把孩子送到中國讀書,希望孩子以后能在中國發展。
——亞洲,巴勒斯坦。
烏薩馬·哈比巴拉終于迎來自己的中醫診所“道”開張的日子,它坐落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一個飽經戰亂的地方。
巴勒斯坦缺醫少藥,醫療條件相對落后,許多巴勒斯坦人長期受慢性病困擾。在中國學了7年中醫的哈比巴拉希望能用自己所學幫助同胞。
“人體內在的平衡一旦被打破,人就會生病。中醫就是通過調理讓人體恢復平衡的手段。”哈比巴拉總是不厭其煩地向患者介紹中醫的獨特治療理念和方式。
哈比巴拉還有個更大的夢想:在當地建一所中國文化中心,不僅有中醫診所,還開設武術等課程,全方位向巴勒斯坦人介紹中國文化,把中國文化的精髓與阿拉伯文化相結合,讓更多家鄉人民受益。
武學之德:形神兼修,厚德載物
——美洲,秘魯。
秘魯人胡安·巴斯克斯通過太極拳與中國結緣。他17歲開始學習太極拳,后來師從陳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陳正雷。
如今,在利馬教授陳氏太極拳的巴斯克斯已先后帶過100多位學員,上至耄耋老人,下至10歲孩童。
50多歲的卡爾奇納跟隨巴斯克斯練習太極拳已有13年,以前她總是感覺工作和生活壓力很大,修習太極拳后,她重新找回了內心的平靜。
——非洲,埃及。
詠春拳宗師葉問恐怕沒有想過他會有一位埃及傳人。在埃及首都開羅,有一家詠春武館,掌門人叫穆罕默德·諾厄。
“從開始學習中國功夫到現在已經17年,在埃及也有了70多位徒弟,有男有女,從老到少,”諾厄說起話來不徐不疾,“我沒有特別為詠春拳做廣告,但學生規模一直在擴大。我想,這正說明了中國功夫和詠春拳的魅力。”
諾厄在徒弟們眼中平和、謙虛、勤奮,深得詠春精髓。跟著諾厄已經學了6年的沙拉什認為,詠春拳不僅是一種武術,更是一種哲學。“通過動作的練習,我們可以體會到精神修煉。”
漢語之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美洲,秘魯。
對唐詩,年近90高齡的秘魯漢學家吉葉墨有著自己的思考,“唐詩里充滿哲學,既有對人生和自然的嚴肅思考,也表達著和平、忠誠等情感。”
為了讓更多西方人從唐詩中體會中國古代哲學和傳統文化,他用了整整9年時間翻譯了9本唐詩集,成為拉美國家翻譯唐詩最多的漢學家之一。
“如有來生,我希望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從小學中文,一輩子研究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然后將我所知所學傳播給更多熱愛中國文化的人。”吉葉墨說。
——非洲,多哥。
走進兩任多哥駐華大使阿博的家,一股中國風拂面而來:漆面屏風、狻猊木刻、漢字書法、琳瑯瓷器……
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這位資深非洲外交官家中,祖孫三代日常交談使用的竟是帶著京腔的漢語。
“我和丈夫習慣了說中文,我的孩子們從小說中文,孫輩們學著說中文。”非洲駐華外交圈里有名的“中國通”阿博太太這樣解釋。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咱們得像走親戚那樣時常串串門。”阿博先生用流利的中文說道。(執筆記者:桑華;參與記者:李雪笛、趙菁菁、趙暉、肖春飛、申宏、高路、王雪、張改萍、蔡施浩)
新華社北京5月7日電題:“既要建設建筑大廈,更要打造精神大廈”——“一帶一路”涌現更多“中國地標”
新華社記者孔祥鑫、侯麗軍、魯暢
莫斯科中國貿易中心、馬爾代夫機場改擴建項目、中沙延布煉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在北京拉開帷幕之際,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批由中國企業主持或者承建的地標式建筑和大型工程項目正在拔地而起。
“‘一帶一路’倡議給中國企業‘走出去’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們既要建設建筑大廈,更要打造精神大廈。”北京城建集團董事長陳代華的一番話何嘗不是中國企業的共同心聲。
“一帶一路”矗立“中國地標”
在俄羅斯,由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莫斯科中國貿易中心將于今年10月進行結構封頂。這個建筑面積12.5萬平方米、融合中國古典園林風格的建筑由高檔辦公樓、五星級商務酒店、公寓以及綜合性多功能商業中心組成,建成后將作為中國企業在俄羅斯的總部基地和展示交易中心,成為“一帶一路”上的中國貿易中心。
“未來,‘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產能合作必將進一步加快中國企業海外發展,中國資金也將繼續提供重要支持。”中建一局副總經理魏焱說,中建一局上下形成了大力發展海外業務、加快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的共識,并搭建了由國際工程公司引領、各子企業聯動的海外發展大格局。
隨著中外交流日益密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矗立起一座座由中國企業建造的建筑精品。
哈薩克斯坦北京大廈工程擁有獨特的中國風格外觀;東非最大的體育場——坦桑尼亞國家體育場獲得了中國首項海外工程“魯班獎”;融合地中海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阿爾及利亞歌劇院,已經成為阿爾及利亞人心目中最高的藝術殿堂……
如今,北京建工集團正在位于泰國湄南河畔的曼谷市中央商務區打造一個新的地標項目。該項目由74層的四季公寓、六星級的嘉佩樂酒店和五星級的四季酒店組成,成為當前泰國最受矚目的工程項目之一。目前,北京建工集團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參與投資建設的工程項目達到了20余個。
中國文化輝映沿線國家
“一個地區的標志性建筑,既要承載歷史記憶,又要體現時代風貌,更要體現文化實力和精神價值。”陳代華說。
2014年,在肆虐西非多國的埃博拉疫情愈演愈烈之時,北京城建集團負責完成施工的中國援塞拉利昂防控埃博拉BSL-3生物實驗室,就堪稱一座“精神大廈”。
“在抗擊埃博拉的戰役中,中國政府在派出醫療隊的同時為塞拉利昂修建了一所專供研究埃博拉病毒的固定安全實驗室。”陳代華介紹,北京城建集團作為援塞實驗室的建設者,成為一支奮斗在抗擊埃博拉戰線上的特殊隊伍。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源稟賦各異,互補性強。希望我們的企業通過更多的海外項目走向世界,開放包容地融入當地的社會和文化。”魏焱說,“去年7月4日建成開館的莫斯科中共六大會址常設展覽館項目,就成為中俄兩國傳統友誼的象征和文化交流的紐帶。”
“該項目施工人員共150人,來自7個國家。”魏焱介紹,當時,項目部積極服務當地,修建綠化帶,整治周邊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受到當地民眾的歡迎。
“2010年,莫桑比克農業加工廠項目,31名管理人員、80名中國工人與當地600名工人一起建設工程。2012年,莫桑比克農園項目,管理人員下降到8人,中國工人減少到16人,當地工人有500人。”陳代華說,我們在當地的項目團隊被稱為“彩虹團隊”,由各種膚色的員工組成,這不僅能夠加速文化融合,更能促進中國企業與當地的共生共贏。
共享“中國地標”發展成果
作為中國石化首個海外煉化項目,去年1月啟動投產的中沙延布煉廠成為中國煉化技術走出去的“國家名片”,也成為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合作的地標式項目。
據介紹,中沙延布煉廠也是中國在沙特最大的投資項目。該廠設計加工能力達到40萬桶原油每日(約合2000萬噸每年),生產的汽柴油質量可滿足美國標準和歐5標準。
除了產業合作帶來的經濟成果共享,一批由我國企業在海外承建的基礎設施工程項目,也推動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
如今,世界各地的游客在飛行至馬爾代夫首都馬累的機場上空時,透過機艙舷窗映入眼簾的除了美景,還有北京城建集團有限公司英文簡稱“BUCG”四個字母標識。北京城建集團成為當地機場改擴建項目的總承包商。
“馬爾代夫的機場改擴建項目對于發展當地的旅游業、民航運輸業、區域經濟,解決就業及提升國際競爭力都將發揮積極作用。”陳代華說,目前,北京城建集團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項目有12個。如何讓一項工程為當地發展帶來可持續性的推動作用,真正實現“一帶一路”倡議倡導的合作與共贏,已經成為集團內部提升自身的能力建設,轉變原有項目管理理念的原動力。
新華社巴基斯坦瓜達爾港5月7日電 中國紅十字會援建的“中巴博愛醫療急救中心”7日在中巴經濟走廊最南端的瓜達爾港落成,這是中國紅十字會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又一重要舉措。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孫衛東,巴基斯坦港口航運部部長米爾·哈希爾·比曾喬,巴基斯坦紅新月會主席賽義德·伊拉希等為新落成的急救中心揭牌,并共同見證《中國紅十字會與巴基斯坦紅新月會合作備忘錄》的簽署。
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平與巴基斯坦紅新月會秘書長吳拉姆·穆罕默德·阿萬分別代表中巴紅會簽署了以助力“一帶一路”、共建中巴急救走廊為主要內容的合作備忘錄。
中國紅十字會、巴基斯坦港口航運部、巴基斯坦紅新月會、俾路支省紅新月會、中國駐卡拉奇總領館、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巴基斯坦瓜達爾市當地軍政部門等的代表出席急救中心落成儀式。陳竺、賽義德·伊拉希向捐贈企業代表頒發捐贈紀念牌。
據悉,中巴急救走廊是中國紅十字會倡導發起的紅十字與“一帶一路”同行的示范項目,目的是發揮紅十字組織在災難救援、人道救助方面的重要而獨特的作用,立足民生需求和公共安全需要,沿中巴經濟走廊布設由急救站點、急救人員、急救車輛、應急系統組成的急救單元。瓜達爾博愛醫療急救中心是中巴急救走廊首個急救單元,也是整個中巴急救走廊的起點。未來一個時期,中國紅十字會將聯合巴基斯坦紅新月會有步驟地在中巴經濟走廊沿線建設急救單元,并在中國新疆喀什規劃建設中巴急救走廊應急指揮調度中心,最終形成貫通經濟走廊的應急救護、醫療服務供給帶,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為服務“一帶一路”、推動包括中巴急救走廊在內的重點項目,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專門成立了“絲路博愛基金”,該基金自今年2月成立以來,已動員一批捐贈企業支持“一帶一路”建設。
新落成的瓜達爾港急救中心共投入1000萬元人民幣,是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絲路博愛基金資助的首個中巴急救走廊項目,該中心采用輕鋼結構建筑,通過海運歷時19天由上海運抵瓜達爾港,又經一個多月的組裝施工完成主體工程,急救中心醫療設備在國內完成招標采購,也將運抵瓜港。中國紅十字會還將派遣醫療隊與巴方醫療急救人員共同入駐急救中心為當地民眾和駐港中資企業員工開展醫療急救服務。
“一帶一路”倡議彰顯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頂層設計,凸顯中國打造全方位開放格局和開放型經濟的鄭重選擇。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機遇,中歐班列更像是中國經濟發展快車的一種具象,風馳而來,滿載而歸,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帶來更多實惠。
“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秋提出以來,實現了從理論創想到創新實踐的重大跨越,進入全面推進務實合作的新階段。
逆全球化潮流更加彰顯出“一帶一路”建設對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凸顯“一帶一路”建設在推動區域合作和全球化深入發展方面的作用與優勢。
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演講中,習近平主席把握世界大勢,著眼人類未來,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作出戰略謀劃、提出務實舉措,為各方共同發展、共創偉業提供思想指南,匯聚起相向而行、攜手前進的磅礴力量。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落下帷幕,習近平主席在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得到與會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和國際組織領導人的高度評價。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成為與會代表的共同心聲。
習近平主席在日前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提出將“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新起點開啟新征程。沿著清晰的方向和路徑,以和平繁榮為目標,以開放創新為手段,以文明建設為內涵,這一惠及全球的世紀工程讓世界充滿期待。
兩天的日程,凝聚了振奮人心的合作成果。論壇結束后發布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中,共有76大項、270多項具體成果,涵蓋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類,成為“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持續推進強有力的支撐。
雅萬高鐵、亞吉鐵路、匈塞鐵路、瓜達爾港、比雷埃夫斯港……這一個個耳熟能詳、遍布世界的項目,是設施聯通在過去4年取得的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收獲。
在論壇期間發布的《推進“一帶一路”貿易暢通合作倡議》中,各參與方均同意,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背景下,有必要在尊重各國發展目標的同時,推動更具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的經濟全球化,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抵制保護主義。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此前,美方宣布由美國總統特別助理、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波廷杰(Matt Pottinger)率團與會,并稱美國認識到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性。
很多文萊人已感受到“一帶一路”給文萊帶來的變化。文萊財政部副部長劉光明表示,文萊將利用其作為東盟東部增長區核心的優勢,與中方伙伴緊密合作,打造區域互聯互通。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拉開帷幕。此次高峰論壇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宏偉設想和合作倡議以來,在中國主場召開的規格最高的國際性盛會,將匯聚全球目光和各方智慧,為參與各國共商“一帶一路”建設大計、共繪互利合作美好藍圖帶來重要機遇。
5月14日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即將開幕。作為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的公共產品,“一帶一路”近年來展現了強勁的“圈粉”實力,為世界走向新型全球化開辟了現實通路。
5月14日、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是習近平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合作倡議以來,中方就此召開的規格最高的國際會議。海外華文媒體對此非常關注,有評論認為,“一帶一路”授人以漁,是“富鄰”倡議。它所秉持的“互利共贏”理念誠意滿滿。
克羅地亞金融和財務研究所所長蒂霍米爾·多瑪澤特認為,當前全球經濟發展極不確定,破壞性因素及社會緊張情緒上升,世界正處于一個新十字路口,在此時此刻多國元首和政府首腦齊聚北京,共商發展大計,讓有識之士對“一帶一路”成為新時期全球發展戰略非常期待。
回望從2013年9月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歷經三年多時間,“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都超出預期。可以這樣說,“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迄今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也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國際合作平臺。
連接歷史與未來,溝通中國和世界。“一帶一路”不僅是實現中華民族振興的戰略構想,更是沿線各國的共同事業。只要認同絲路精神,大家都是平等的合作伙伴,都可以以各自認為合適的方式來參與共建“一帶一路”。
繼北京APEC會議、杭州G20峰會后,“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作為中國又一主場外交盛會,即將在北京啟幕。
習近平主席是2013年在哈薩克斯坦訪問時第一次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概念。話音剛落,哈薩克斯坦就加入“朋友圈”,很快,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柬埔寨、老撾等等絲路好友們也都來了。
如今,開放、合作的成果已在“一帶一路”沿線相繼綻放,越來越多加入這個廣闊“朋友圈”中的伙伴受惠于此。也正因此,國際輿論一致看好,“一帶一路”是迄今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也是前景最好的國際合作平臺。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三年多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它從中華文明歷史深處走來,承載著世界期盼的目光,正向人類共同的美好未來延伸,成為一條包容發展、合作共贏之路,一條文明互鑒、交流交融之路。
即將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回顧“一帶一路”建設早期收獲,探討國際合作機制建設,規劃未來的實施路徑,具有多重節點意義。
近期發布的官方和市場機構數據均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企業海外并購明顯降溫,企業“走出去”漸漸回歸理性。在此背景下,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則持續升溫,成為海外投資的新亮點。
作為往來于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自2011年至今,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超過2000列。它契合了沿線國家產品進入其他市場的需求,同時吸引了更多外國客商來中國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