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天下
APEC期間北京大氣治理參照“奧運模式”
- 追問
“奧運模式”治理大氣效果幾何
專家認為,APEC期間大氣治理難度遠大于奧運會,機動車限行可能性大
APEC時隔13年重回中國,北京的空氣治理成為焦點。
2008年奧運期間的北京藍天讓人印象深刻,從8月8日至24日奧運會召開的17天,全市空氣質量天天達標,污染物濃度全面下降50%,創造10年來歷史最好水平。
據了解,2008年奧運會期間,環保部與北京市政府牽頭,會同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省等省區市及有關部門,共同制定了“第29屆奧運會北京空氣質量保障措施”。北京采取部分機動車限行、停止在施工地污染工序、重點企業限排等措施,天津和河北部分地區也相應采取部分臨時減排措施。
環保部城市環境管理專家組成員彭應登認為,2008年奧運會處于夏季,正值北京雨季,擴散條件好,污染物排放總量處于低谷;APEC期間是秋冬交替期,屬于北京霧霾頻發期,不利的氣象擴散條件、季節性裸露地表,加上采暖季排放,無論是本地污染源還是區域傳輸,污染控制難度整體上遠大于奧運會期間。
他表示,雖然如此,但與2008年奧運會期間相比,北京已出臺了一系列行動計劃和措施,在應對重污染天氣方面有了更加成熟的程序和操作方案,采取措施效用會更明顯。
彭應登認為,機動車限行很可能是APEC大氣治理措施之一,“從政府的角度,最容易采取的應急性措施就是機動車限行。”他表示,“奧運模式”作為應急手段,對社會發展、國民經濟和居民生活影響很大,不可能作為常態化方式。要治理大氣,還是要采取常態化的、健康的治理措施,加強日常的、民用的污染源優化,強化日常管理,“細水長流的措施效果比較持久。”
- 亮點
將編區域空氣質量達標規劃
莊志東介紹,2014年在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中,將加強頂層設計,編制區域空氣質量達標規劃。
他表示,該規劃將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視為一個整體,統籌考慮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大氣環境容量等制約因素,劃定生態紅線,約束區域土地開發、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與區域資源環境等客觀條件相適應,提出分階段推進的區域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和措施,加快區域一體化大氣治理工作步伐,最終實現區域空氣質量的全面達標。
據了解,去年9月10日,國務院印發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十條”),這是我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大氣污染治理行動。根據《計劃》,京津冀區域的PM2.5需在五年內下降25%。
市環保局協調處處長李立新介紹,該規劃將以“國十條”為基礎。不同在于,規劃著眼的時段會更長,目的主要是讓區域的經濟發展、土地開發和人為活動跟環境相適應,更宏觀,更有長期指導性。
- 難點
“京津冀面積大 聯防聯控難”
市環保局副局長莊志東認為,在區域治理大氣污染聯防聯控上,京津冀地區難度最大。
“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基本同步,聯防聯控有有利條件;珠三角聯防聯控,是一個省自己的事情,相對來說簡單,省長說了算。”莊志東說,京津冀地區經濟發展非常不平衡,而且地域有20余萬平方公里,要推行一個標準,比如淘汰落后產能,“很難。”
他認為,聯防聯控不能想著一夜之間馬上形成完整和有效的機制,首先要建立有效和及時的會商機制,而區域間的應急聯動可以在鄰近省市先展開。
莊志東說,區域性的污染是不斷變化的,不是一下就形成了20余萬平方公里的污染物狀況,所以先讓鄰近省市聯動比較有效,為大范圍的聯動也創造了條件。
他介紹,目前北京已與廊坊達成共識,“因為廊坊離北京很近,污染可能類似,這就有了聯動的基礎。”
今后,北京與廊坊將開展空氣重污染應急會商,重污染期間共同采取應急措施,進一步深化兩地聯動執法機制。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鄧琦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區域 北京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