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爭鳴
禁售轉基因大米大行其道,誰之過?
今年4月,記者在武漢一大型超市隨機購買5種大米,3種大米含有轉基因成分。記者拿著購買收據到江夏某門店,詢問轉基因大米來源,對方矢口否認,并把記者拿出的收據撕掉。打電話給有關部門,被告知領導開會,執法人員下鄉。(相關報道見7月28日西安晚報2版)
轉基因大米未必不能食用,正如本期新聞調查的記者王志安所稱,安全性是科學問題,濫種是管理問題。這是兩個問題,不能互相替代。而不少人的恐慌在于,既然中國目前沒有批準任何一種轉基因水稻的種植,為何市面上大量存在轉基因大米?由此便容易演繹這樣的爭議:轉基因大米真的安全嗎?
眾所周知,知情權是消費者的一項重要權利,有知情權才有選擇權。無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還是《食品安全法》,皆明確賦予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但從報道可知,一家經營轉基因大米的門店老板,拒絕透露轉基因大米的來源,甚至將記者拿出的收據撕掉,如此粗魯與粗鄙,不免令人大呼蹊蹺。
當然,這名老板可能并不知道他所經營的大米是轉基因大米,但態度失當顯而易見。即便他也是受害者,但他更有責任尊重消費者的權利。
顯而易見,在轉基因大米尚未獲得國家上市批準之前,轉基因大米的流通就是違法違規的,收購方也好、最終購買方也好,都沒有明確大米的具體成分,這無疑是一種變相的欺騙行為。
種植轉基因水稻的種子是如何流入市場的?既然流入市場,就應當有相關監管,將這種產品排除在消費者的購買范圍之外。我們的監管部門在哪里?據悉,我國大米出廠標準不含轉基因檢測項,所以監管部門和企業都不會對出廠大米進行檢測,即便有一些大米含轉基因成分,銷售商和消費者都無從知曉。而對許多出口企業來說,因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收購了含有轉基因成分的大米,導致他們在出口時遭受損失。再聯系到中儲糧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還無法通過感官區分進口轉基因油菜籽和國產油菜籽,檢測是否是轉基因的技術手段我們現在都沒有,這個就是企業要自律的問題。”這是令人悲哀甚至有些憤怒的幕后信息!
明乎此,便可知轉基因大米大行其道,并不奇怪。正所謂如果貓不抓老鼠,老鼠自然猖獗;如果貓忘記了天職,根本就想不起來抓老鼠,甚至和老鼠勾肩搭背,老鼠能不四處出沒?
有網友說,轉基因大米目前國家尚未批準商業化生產,所以流入市場就是非法的。應該予以堅決打擊,而不是考慮大米本身有沒有危害、能不能食用的問題。因為這是兩個法律關系。應該說,打擊確有必要,但不能止步于打擊,必須構建嚴密而嚴格的制度設計,這種制度設計包含三個層面,其一,對未經批準就商業化生產轉基因大米的企業和部門,必須嚴懲;其二,健全檢測體系,最大限度地防止轉基因食品渾水摸魚;其三,通過監督確保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貼地而行,并激活消費者的權利意識,積極舉報可疑食品。
值得提及的是,今年5月27日,農業部發布《農業部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農業部門,要以水稻、玉米、大豆和油菜種子為重點,依法嚴厲查處非法生產、加工、銷售轉基因種子行為。為了打消大眾疑慮,政府部門有責任在信息透明上更下功夫,在制度建設上更趨規范、健全,在監管上更嚴格、有效,在與民意互動方面更用力、用心。(秦川)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轉基因大米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