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公交司機“情緒簽到”值得推廣
近日,浙江寧波市公交388路駕駛員徐杰,像往常一樣來到公司總調室考勤機前刷卡簽到。不過,他簽到的方式非常特別:他可以根據自己心情和身體狀況選擇是否上班。這種簽到方式叫“情緒簽到”,自2014年開始實行,其目的主要是為了防范司機帶情緒開車,確保公交行車安全。(4月16日《錢江晚報》)
從表面上看,“情緒簽到”似乎有點任性、輕率;而從本質上說,“情緒簽到”其實是對公交司機利益訴求的尊重和回應。和其他勞動者一樣,公交司機的心情和身體狀況并非一成不變的。一旦身體不適、心情不佳,“強行上路”不僅損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也給公共安全增添了潛在的風險因子。
長期以來,在我們的發展觀念和價值排序中,心理健康和情緒調節都處于一種被忽視、被漠視乃至被遺忘的邊緣狀態。面對勞動者的情緒波動和心理起伏,用人單位通常將其歸咎為主觀意愿出了問題,簡單生硬地強調“只要愿意,就可以做得到”,卻將勞動者的身心狀況選擇性忽略。
用人單位通常采取社會動員的方式,將勞動者看成一個同質性的整體。勞動者被抽離了個性和特點,被硬塞在一個共同的身份之中,接受相同的對待,規訓出相似的反應。殊不知,不同的勞動者在身世背景、生活經歷、興趣偏好、心理特質等方面卻存在差異。“一刀切”的背后,說到底就是勞動者的權利困境和民生痛點。
在現代社會,標準化、程序化的流水線生產不僅影響勞動力市場,也對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進行了塑造和異化。一方面,講究效率、追求精準成為一種社會心態;另一方面,勞動者成為沒有感情、沒有情緒的工具,成為某種意義上的“機器人”。就此而言,漠視勞動者身心健康的“摩登”怪圈,不是銀幕上的故事,而是必須面對的現實。
伴隨著社會治理觀念的更新,勞動者權益保護逐漸進入一個新的層次。應尊重勞動者差異化的身心狀況,給予他們更多個性化的選擇空間。“情緒簽到”雖然增加了公交公司的管理成本,其好處卻是顯而易見的——公交司機身心狀態俱佳,不僅可減少安全風險,還可提升工作績效。總之,是收益高于成本的明智之舉。
作為利益相關者,老百姓和公交司機都是“情緒簽到”的受益者。“情緒簽到”不僅是對勞動者權益的呵護,也是公交公司社會責任的彰顯;不僅需要肯定與認同,而且值得在更大范圍比如民航、鐵路等行業推而廣之。
編輯:水靈
關鍵詞:勞動者 公交 司機 情緒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