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全國“裸官”摸底結束 十余省市避談“裸官”數量
數據為何“加密”?
摸底過程或遇“特殊”案例
一組工干部稱,摸底過程中沒有多大阻力,“大家都很配合。畢竟‘裸官’只是少部分人,大多數干部都不涉及這個問題”
各省為何避談“裸官”數量?是摸底進展不順利?還是“裸官”數量偏多?
“不掌握‘裸官’數量,談何治理‘裸官’?”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等受訪專家對新京報記者說,摸清“裸官”數量是“裸官”治理的“必要條件”,但遺憾的是,這個“必要條件”從2008年“裸官”一詞產生至今,一直沒搞清楚。2010年后雖然要求官員申報配偶、子女、財產等情況,但“裸官”數量仍然成“謎”。以至于在2012年、2013年的全國兩會上,原監察部部長馬馼面對記者提問,一連兩年回應稱,“這個統計數字(‘裸官’數量)現在還拿不出來”。
許耀桐認為,本次起底科級及以下干部的全國性摸底排查,終于能搞清“裸官”底數。但各地不應對“裸官”數據加密,“‘裸官’治理同樣要借助公眾監督的力量,所以‘裸官’數據應該公開”。
江蘇一地級市組工干部認為,各省暫未公布“裸官”摸底排查數據,并非特意“加密”,“一個原因可能是,摸底過程中遇到了一些特殊案例”。
他舉例說,他所在的地市,一名副處級官員即將退休,按慣例,退休前行政級別極有可能提半級。但他的妻子已經去世;兒子早年就已出國,目前的供職單位是一個科研單位,由于研究項目涉密,所以短期內不能回國。“這樣的官員符合‘裸官’標準,但子女不能回國確實有特殊原因,怎么處理還由上級部門定”。
“自‘裸官’一詞出現開始,就存在該不該‘一刀切’等聲音。”一位知情專家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認為,“裸官”和貪官之間有相互轉化關系,“裸官”更容易變成貪官,貪官往往會選擇做“裸官”,所以“裸官”儼然成為外逃貪官的“預備隊”。
上述知情專家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高層對“裸官”治理的思路已經很明確:不能身在曹營心在漢;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只要是官員,不論是否廉潔,都不能一邊掌握、行使公權力,一邊‘跨國家庭、一家兩制’,身在國內心在國外。”該專家說。
上述組工干部也強調,每個人的家庭情況不同,因此摸底過程中肯定會遇到特殊案例,但如何處理,還是要“一碗水”端平,“標準統一,只要是‘裸官’,家屬沒有放棄外國國籍,就不能在重要崗位任職,沒有例外。如此才有利于治理行動推進”。
他表示,摸底過程中沒有多大阻力,“大家都很配合,畢竟‘裸官’只是少部分人,大多數干部都不涉及這個問題。即便是‘裸官’,比如那名兒子短期無法回國的干部,組織部門跟他談話時,他也表示理解和支持”。
但受訪專家們認為,多省避談“裸官”具體數量,不排除“低調”心態,“認為‘裸官’涉及面廣,是個敏感問題,擔心公開數據會成為輿論的關注焦點,影響地方政府形象”,許耀桐說,“但中央的治理思路很明確,不論是哪個部門,還是哪個級別,只要是‘裸官’,就躲不開、藏不了。正在開展的今年第二輪中央巡視,就把‘裸官’列為巡視重點。各省份的‘裸官’排查結果,肯定要經過中央巡視組審核”。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全國“裸官”摸底結束 裸官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