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身份證造假屢禁不止 專家稱處罰太輕與社會不符
身份證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身份證假重錯的問題始終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我國2015年將出臺并實施以身份證號碼為基礎的公民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近期將提出相關方案。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如何建設?身份證及其管理存在的問題如何破解?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造假為何不止?
處罰力度輕,以“直接經濟損失”為量刑標準
日前,記者登錄聊天軟件QQ,在查找服務欄輸入“身份證”,立即顯示出北京地區4家商家,記者選擇了評分人數最多的一家。
據對方介紹,他們已經辦理過幾千張身份證,證件仿真度可達95%以上。記者最終答應支付150元辦理一張身份證,次日便收到了含有假身份證的快遞。無論是形狀、厚度、色澤,這張假身份證幾乎和真身份證沒有差別。
單此一家就已辦理過幾千張假身份證,為何身份證造假如此猖獗?
“身份證最主要的功能是身份識別,證明其合法持有人是誰。但是買房子要戶口,銀行借貸要憑身份證,戶證具有‘分配社會資源,賦予社會權益’的潛在功能,這使得假證有了市場。”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王太元教授說。
“假身份證的出現,與相關用證單位沒有完全落實人證的一致性比對有關。”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于志剛說,“比如銀行少數工作人員為追求業績,沒堅持人證統一就隨意辦理業務。”
我國居民身份證法第十七條規定,對購買、出售、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的處200—1000元罰款,或者處10日以下拘留,沒收違法所得。第十八條規定,以上行為從事犯罪活動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此,王太元表示,這樣的處罰力度太輕:“我國刑法現在仍以‘直接經濟損失’為主要量刑標準。雖然偽造一張身份證僅牟利一兩百元,但偽造證件比偽造貨幣更嚴重,它有可能侵害所有與證件本人信息有關的權利,大規模的偽造證件甚至會對整個社會秩序造成沖擊。這種量刑標準已明顯與信息化時代社會管理不相符。”
信息重錯咋辦?
信息隔離導致身份證重號、錯號,已清理重號160萬個
身份證重號、錯用等問題一度較為凸顯。原因有多方面,比如在我國上世紀80年代實行身份證制度初期,由于編號賦碼工作完全采用手工操作,出錯在所難免。
事實證明,信息出錯著實給百姓的正常生活增添了不少的麻煩。
貴陽的楊先生前不久想買一輛車,需要辦理一張暫住證。派出所民警一刷他的身份證,電腦顯示楊先生竟然是一名仍在監獄服刑的人員。楊先生只能反復解釋,自己的身份信息出了錯,在監獄服刑的是另一個人。
出現問題了怎么辦?持證者和查證者有無責任?貴州省青年法學會會長孫光全認為,應當在道歉的同時,給予適當補償,并在一定范圍內恢復當事人的名譽。
“身份證信息的錯、重等問題,主要是因為信息隔離。”王太元說,“身份證是公民所有證件中的源頭證件,任何其他領域的證件是在身份證的基礎上各個部門制作的局部的、暫時的證件。但是,現在很多部門只認自己發的證。同時,很多地區、行業、層級之前的單項信息封鎖,各個領域都是按自己的規則進行互不共享的管理,各個社會管理之間缺乏能有效溝通交流的接口。這不僅增加了管理的成本,也為證件亂象提供了可乘之機。”
記者了解到,公安部相關負責人今年年初表示,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正在積極建設中。身份證重號的問題經過20多年的努力已經基本解決,目前已清理身份證重號160萬個。同時,將通過3年時間全面清查整治,徹底解決身份證信息“錯、重、假”問題,實現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的準確性、唯一性、權威性。
問題怎樣根治?
身份證信息應互聯互通,保護個人信息謹防泄露
公安部相關負責人曾表示,當下需要集中精力解決的是“假”的問題。對此,王太元表示,“實現信息互通后,合法身份證的制作人和制作過程都有記載,全國各地都能聯網查詢。對于多戶口導致多證件的,應實現系統管理、聯網處理,使戶口遷移可以異地聯網辦理。”
不僅如此,還要改變以往僅靠直線式內部監督的模式,增加部門聯動和社會監督,使制證可以通過網絡系統核查,將過程暴露在陽光下,這樣“內鬼”就沒有藏身之地了。
就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來說,又該如何打好身份證這一基礎呢?
王太元說,“身份證并不適合綁定太多信息,如果所有信息都放在一個卡里,一旦卡丟失將會有很大麻煩。退一步講,建一個可以全國聯網,隨時核查各個領域信息的網絡機站成本太高,其安全管理也將是很大的難題。我們可以采用‘物理分散,邏輯集中’的方法,證件本身只充當各個領域的信息節點,但通過它可以把持證人與某個領域或部門的信息系統連接起來,達到查詢驗證信息目的。”
同時,我們需要注重對身份證信息的保護。有關專家表示,一方面,國家將積極建設和完善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的唯一性、準確性。另一方面,持證人不應濫用證件,不能隨意改變證件信息以減少身份信息泄露,發現錯誤應及時要求制證部門更正。一些查證單位也應樹立尊重公民個人隱私的觀念,不隨意查驗身份證或要求以身份證作為抵押。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身份證重號錯號 身份證造假屢禁不止 身份證造假 處罰太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