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藏聞逸事藏聞逸事
潘家園:“鬼市”淘寶里的悲喜劇
“國寶莊園”
“嗨,我說,這主子的東西怎么越看越不靠譜呵?”路上,我問專家朋友。
“幾乎全假,一千多件東西,真品不上十件!”
來潘家園“淘寶”的,不只是衣食無憂的小資產者,在記者的藏友中,不乏一些中小型私營或國營企業的老總。
河北某地有一位企業家,前些年聽人說香港巨富李嘉誠等人都比賽似地收藏古董,以示企業文化或個人品味,就想學樣兒。他先是在一些拍賣公司的小型拍賣會上買回一些價格不貴的“古瓷器”擺在辦公室里裝潢門面,后來覺得自己上了路,有點玩上了癮,碰上到北京辦事,少不了去潘家園“撿漏兒”。趕上后幾年股市慘淡、房地產低迷、文物市場跑火,加上這主兒已癡迷古瓷,便有傾向性地將資金轉戰藝術品市場,大量買進各個朝代的“精品”瓷器。漸漸地,這些寶貝兒沒地方擱了,這位企業家又斥資千萬,蓋了一幢四層樓、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的房子,專門存放文物。后來,他聽人說北京的藏家馬未都開辦了一家私人博物館,便親自進京參觀考察了一番,回到河北后也放出風來要辦一家私人博物館。有人提醒他:“您那些個寶貝鎖在自個兒家里光是自己看看、朋友們賞賞沒問題,可真要辦博物館了,您最好要找幾個專家給鑒定鑒定,別鬧出笑話來,再說要想通過文物部門批準,也省不下這趟手腳呵!”
于是,那位有錢的主兒親自開車再次來到北京,找到一位資深文物鑒賞家,請他過府鑒寶。碰巧那位教授是我的朋友,一個電話,聽說有很多寶貝可賞,我邀了其他兩位朋友陪教授一起,隨那位企業家去了河北。
這里的藏品跟別處不一樣,不是按朝代劃分擺放,而是按釉色和器型陳列,色彩斑斕,顯得特漂亮。歷朝歷代的名瓷精品琳瑯滿目。可以這么說,故宮和國家博物館有的這里都有,它們沒有的,這里也有。什么北宋汝窯天藍鏤空瓶、鈞窯帶字號的紅釉洗;南宋官窯貫耳瓶、哥窯爐;還有幾十件元青花、明五彩、清官窯器,就連搜世難覓的后周“柴窯器”都有十幾件。置身其中,好似進了一個“國寶莊園”!
主人一面向我們介紹藏品的來歷,一面告訴我們其中一些大件的買價。他說,不算院子和房子的投資,光是這一屋子東西他就花了七八千萬。我的教授朋友一邊看一邊聽,一面點頭一面想,不時贊許兩句:“嗯,不錯、不錯……”專家一夸獎,我們幾個跟班的藏友自然是忙得屁顛兒屁顛兒,胎、釉、型、口、底、工,眼看、手摸、鼻聞。你要知道,像這樣的珍品,擱博物館里頭別說上手摸,你想隔著厚厚的玻璃多看幾眼,人家都防你跟防賊似的。不過看了一陣我也懶得看了,這些東西怎么越看越不靠譜?可是專家卻還在心不在焉地叫好,我低聲問他:“真的不錯?”他沒回答我,只顧繼續跟著滔滔不絕的主人往前看。
折騰了大半天,終于看完了東西、聽完了故事,然后飽餐一頓。回京前,我那位專家朋友跟那位河北的企業家說了兩句話,第一句:“這么好的房子擱這些瓶瓶罐罐多可惜,租出去一年怎么也能賺十幾萬。”主人連聲說:“值值值,能藏到這些國寶是我的緣分啊!再說嘍,我這一屋子東西怎么也值幾十個億吧?”專家接著又說了第二句話:“東西再好,有人認才行啊!買了這么多東西足夠了,你就別再買了,空出錢來把生意做得更大吧!”可主人對此全然不在意,引經據典說:“現在生意難做,利潤越來越低,美國人做過統計,做藝術品投資的回報率是25%,遠遠超過房地產的回報,風險嘛要比股市低得多!”
“嗨,我說,這主子的東西怎么越看越不靠譜呵?”路上,我問專家朋友。
“幾乎全假,一千多件東西,真品不上十件!”
“那你為什么不實話實說?”
“真實話實說不就要了他的命嗎?連房子一個億的投資呵!擱誰誰受不了。再說就算我不認他還會去找別人,別人再不認他再找別人,最后指定能找到一個認的人,我好歹還暗示他別買了,換上個火上澆油的,那他還不再買一屋子東西?”
這就是現代版的神話王國潘家園,它有著講不完的故事、淘不盡的寶貝,盡管這些故事中的小人物大多都有著與“成化寶貝”大同小異的悲劇結局,盡管像“國寶莊園”的主人那般陷入噩夢不知醒的中產階級不斷公演自殺性的賭博游戲,但潘家園仍舊像一塊具有魔力的磁鐵,牢牢地吸引著一批又一批慕財淘寶者的心。前面的人倒下去了,后面的人緊緊跟上來,前赴后繼,不撞南墻不回頭,撞了南墻也不回頭。猶如當初“成化寶貝”寫的一首詩:“即便它是一片沙灘,我也要在沙海里淘金;就算它是一個陷阱,我也要絕處逢生!”
選編自山西人民出版社《誰在收藏中國》 吳樹
編輯:張英俊
關鍵詞:家園 東西 市場 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