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嵌入式養老托起幸福晚年
——廣州市政協“有事好商量”建言社區養老
人民政協網廣州12月21日電(記者 林儀 揭春雁 通訊員 曾健萍 李健)提起嵌入式養老,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然而,它將是讓老人安享晚年、幸福養老的關鍵。12月18日,在廣州市政協“有事好商量”第5期的協商活動中,政協委員、職能部門、各界代表就圍繞提升社區嵌入式養老水平展開了一場深入而熱烈的討論。
所謂社區“嵌入式”養老,是指小型化、專業化、多功能社區養老設施,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托養服務、居家照料、醫療保健、文化娛樂等服務。
廣州是全國較早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且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城市。目前在廣州各個街道、社區均設有區級居家養老服務示范中心等各類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其中,頤康中心是具有綜合功能的街鎮級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由政府無償或優惠提供場地并給予運營經費、服務獎勵等,委托專業社會力量運營,滿足社區老年人臨托需求。
然而,市政協委員們在調研走訪中發現,有些機構內的娛樂設施類型單一,多以棋牌為主。而且在機構內,老人入住率并不高。為什么實際去享受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的老人不多呢?
鄧艷梅委員分析指出:由于短期受疫情影響,再者老人對此了解有限,對其提供的增值服務興趣不大,還有企業開展多樣化服務的內生動力較弱。
經營頤康中心的企業代表侯湘華解釋說,企業開展多樣化服務面臨回報周期長、入不敷出的情況,往往更傾向于開展有相應補貼和長期護理保險資金流入的普惠性質養老服務項目,對于政府補貼依賴程度較高,形成了“多樣化服務供給不足——難以滿足老人差異化需求——對老人缺乏吸引力”的供需錯位循環。
為破除老人需求與機構服務不匹配的問題,鄧艷梅建議,要讓機構更清楚老人“想要什么”,也要使老人更了解機構“在做什么”,動態調整養老服務項目清單。
在市政協的調查問卷結果中,受訪老年人對醫養康養、康復護理等醫養結合方面的需求比較明顯。但目前全市125家醫養結合機構中,嵌入式的僅有2家;頤康中心則通過采取與周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站簽約建立醫養服務合作關系,為服務對象提供基本醫療健康服務。
胡育新委員說,由于大部分社區衛生中心醫療資源較為緊張,尤其是在近兩年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形勢下,基層醫護人員工作任務繁重,開展醫養結合服務的力度有待加強。她建議,進一步拓展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與基層醫療服務機構合作的內容,加大力度支持養老服務機構、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舉辦嵌入式的醫養結合服務機構,持續推動養老服務信息與醫療衛生信息深度對接。
這些建議獲得了市衛健委家庭發展與老齡健康處處長張斌的贊同,并表示將進一步強化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加強嵌入式醫養結合服務,加強失能老年人信息共享,強化部門聯動,共同推進老年人社區醫養結合工作。
養老事業要想做好,離不開人才的支撐。目前養老護理工作工資偏低、勞動強度大、福利較少,再加上傳統觀念的影響,社會地位低,導致養老護理員的流動性很大。
倪靜委員建議進一步增強激勵機制,對參加養老護理相關工種技能提升培訓并獲證的人員,給予職業技能提升補貼,對一線的養老護理員加大政策傾斜力度,提升從業人員職業地位和榮譽感。
除了在物質層面讓養老無后顧之憂,還要讓老年人在精神層面得到保障和提高。
目前,廣州市教育系統已經建成了包括廣州老年開放大學在內的,覆蓋11個區的24個學院108所學校,896個教學點;建設了社區與老年教育11大類1466門線上微課程,探索形成了“126”老年教育高質量發展模式。
歐陽智鴻委員指出,廣州在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在城市社區,普遍存在場所數量不足,面積過小,設施功能不齊全等現象。在村鎮,幾乎沒有老年人文化教育場所,無法組織老年人開展經常性的活動。老年文化教育機構管理體制落后,不夠規范。”
歐陽智鴻建議,按照一定比例在社區配建老年大學(學校)、老年活動中心及老年文體活動場所,或通過對現有星光老年之家、頤康中心等養老服務機構進行微改造,配建老年文化教育設施。
對此,市教育局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處處長劉貝鈮回應道,目前廣州已實現了50%以上的街(鎮)建有老年學校,30%以上的居(村)建有老年學習點的目標。老年教育的布局均衡度得到很大的改善。此外,還建設了“廣州老年教育綜合管理平臺”,實現信息化服務管理功能,并打造了“廣州終身學習大講堂”“廣州老年學堂”等品牌。
編輯: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