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 論>委員評論
收入穩定了農民才能致富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強調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立足特色資源,堅持科技興農,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一段時間以來,筆者在調研中發現,不少地方在多產業融合方面做了不少有益探索,直接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例如,陜西省終南山地區的“企業+旅游產業+農戶”綠色減貧之路。依托著優美的環境,政策給出扶持政策,讓農民有資本在家門口創業,進而意識到綠水青山就是自己的“金飯碗”,于是更有動力保護好生態環境。這就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推動了鄉村振興和可持續發展;湖南省的千億茶產業開發也是循著這條道路,將資本、技術以及資源要素進行跨界集約化配置,使生產、加工和銷售及其他服務業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最終實現產業鏈的延伸、產業范圍的擴展,8年間茶業綜合產值翻了一倍。“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通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鄉村的自然之美、產業之興不斷被挖掘出來。
說到底,農民持續增收是以穩定的增收機制作為根本支撐的,這就要求提升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等現代化水平,在產業融合的基礎上推進農業全產業鏈優化升級,讓鏈條上的各個主體成為緊密關聯、協同發展的有機整體。據統計,2021年上半年,我國已形成34個產值超百億元的鄉村特色產業集群,催生了7000多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完善了利益聯結機制,擴大了農民就業增收的渠道。
要全面推進農業全產業鏈升級,創新和人才不可或缺。一是要注重科技創新,樹立品牌意識。建議對重點產業集群有計劃有步驟建立國家、區域和企業相結合的研究創新中心和研究基地,明確目標任務,把科研真正寫在大地上,加強與電商平臺合作,講好品牌故事;二是要人才領跑,有所作為。一方面要培養具有現代意識的農村干部;另一方面要發揮返鄉人才、城鄉雙向人才流動、部門派遣下鄉人才對鄉村振興的帶動作用,在休閑旅游,創意農業、康養等方面播種新理念,引領新潮流。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農民 產業 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