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聚焦

還在說“投資不過山海關”?這些遼寧故事會告訴你答案!

2022年01月27日 12:52  |  作者:張寶川 趙彤 李木元 王金晶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那么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

——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的講話,代題記

微信圖片_20220127124335

人民政協網沈陽1月27日電(記者 張寶川 趙彤 李木元 王金晶)天遼地寧,山海雄奇。東北,遼寧,是個有故事的地方。

1948年10月中旬,東北人民解放軍十縱2萬官兵奉命在錦州西部黑山至大虎山之間25公里的寬大戰線阻擊10萬國民黨西進兵團,這幾乎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但是,望著漫山遍野運彈藥、送軍糧、抬擔架的40多萬支前民工,司令員梁興初有了信心:“黑山人民太好了!”

他是江西人,來到這塊黑土地上只有3年。

2022年1月,時近小寒,東北最冷的那幾天,省政協主席周波上班路過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看到了這樣的一幕:來醫院進行核酸檢測的人們,在樓外大院里排著長長的隊伍,足足有200米。透骨的寒風中,人們屯著袖、跺著腳,一點一點往前挪,沒有一個人爭吵、抱怨。這在別的地方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周波不禁感嘆:“遼寧人民太好了!”

他是上海人,來到這塊黑土地上同樣只有3年。

這么好的人民,怎么就“投資不過山海關了?”

外來人不解,遼寧人自己也不服。

預期有價值

東北三省常被人們稱為三只東北虎。可是,一段時間以來,怎么看都有些“虎落平陽”的感覺。

東北振興事關國家戰略全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蒞臨東北,下農田、進車間、到廠礦、訪民居,足跡踏遍白山黑水。他幾乎每次都強調,東北振興要“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

遼寧人逐漸認識到:東北振興,不是僅靠上幾個大項目就能實現的。有“山”有“林”,才能虎嘯山林,重振雄風。

省政協秘書長王德佳介紹,2021年,遼寧省政協重點做了兩件大事:一是圍繞“一圈一帶兩區”戰略(“一圈”即沈陽現代化都市圈,“一帶”即遼寧沿海經濟帶,“兩區”即遼西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先導區和遼東綠色經濟區)建言獻策,二是圍繞優化營商環境開展了“講好‘遼寧故事’、展示良好發展預期”界別組活動。

兩大主題,一實一虛。

2021年8月,中共遼寧省委常委會會議在聽取省政協黨組工作匯報時,向政協提出要求,“要在捍衛遼寧的聲譽和發展環境中發揮優勢作用”,進一步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廣泛凝聚共識、展示良好發展預期。

省委書記張國清多次在干部大會上強調:預期有價值!

遼寧的發展現狀不盡如人意,但深入了解后,卻發現遼寧無論歷史現實,還是各行各業都不乏閃光點。遼寧人看起來都能說會道,但近20多年來遼寧卻并沒有樹立起自身良好的氣質形象。

正是這貌似悖論的現象,引發了省政協領導班子成員圍繞“改善遼寧營商環境、展示良好發展預期”界別組活動的深入思考。

曾經的“遼老大”、共和國長子,為什么屢屢被唱衰,人才留不住,投資進不來?

習近平總書記說,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同樣,心病也最要命。自己沒信心,怎么干事情?別人對你印象差,怎么來你這干事業?所以,一要樹信心,二要樹形象。

這方面,政協有優勢。全國政協主席汪洋說,“要用好委員自身影響力和制度機制賦予的話語權,講好中國故事、政協故事、多黨合作故事”。

幾經思量,最后拍板,一場將人民政協的界別優勢與凝聚共識的重要職能有效結合的,省市縣三級政協聯動、四級政協委員參加的,“講好‘遼寧故事’、展示良好發展預期”界別組活動啟動了。

就記者所知,這是中央提出人民政協工作要“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中心環節”以來,規模最大的“凝聚共識”專項活動之一。

故事,講給自己,也講給別人。將“悖論”轉化為“正論”,破除“投資不過山海關”的魔咒!

在4個多月的時間里,遼寧省政協各界別組、各市區縣政協紛紛行動起來。

好故事從問題講起

2021年9月14日,鐵嶺市市政府禮堂,全市300多名干部正在聆聽一個人“講好故事”,書記、市長也都在下面。

“商家是來投資的,他要知道我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才能對自己的未來有預期。而我們的處理方式還帶有明顯的‘人治’色彩。有些執法干部到企業一看說:你這違規了,態度不好,本來規定罰300的,罰你500,愛咋咋地。”臺上的人提高了聲調:“怎么處罰都隨心情,誰還敢來投資?”

“中央提出‘六穩’‘六保’,對于小微企業屢次減稅降費,但減什么、怎么減,還是有很多企業不知道。”臺上的人一攤雙手,“只有去開會的那幾位知道。”

“外來投資者說我們投資環境不好,我們對于自己本土的企業也沒有做到‘關心備至’,兒子的事都沒管好,姑爺更好不到哪兒去!”

……

“這人真敢說!”臺下的人竊竊私語。臺上的人是省政協委員史鳳友,擔任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多年的他,一口氣指出遼寧營商環境的病灶,共3大方面10個具體問題。臺下,也許就有這樣的“病毒感染者”,卻對他報以熱烈的掌聲。

這是遼寧省政協開展“講好‘遼寧故事’、展示良好發展預期”界別組活動的第一場宣講活動。

“不是要講好故事,展示好預期嗎?你怎么去講問題了?”

面對記者的提問,史鳳友并不意外:“有問題要認賬,實事求是,這才是自信的表現,也是講好故事的基礎。不能當‘李寶庫式’的干部。”

“李寶庫?”

“就是《鄉村愛情》里那個村醫。自己沒孩子,還給別人治不孕不育。”

沒有直面問題的勇氣,沒有發自丹田的自信,如何能講好自己的故事?

這份勇氣與自信來自上面。

省委書記張國清號召全省上下要“展示良好預期”,但在黨代會上他同時強調,要認識到遼寧“營商環境特別是法治環境、信用環境差距還較大”。

煙囪里的鄉愁

東北人渾身長滿了幽默“細菌”,連自嘲時也是如此。十幾年前記者來這里采訪時,問一位大學教授當地經濟發展情況。“挺好的。”他不緊不慢地說,“我們重工業是燒烤,輕工業是洗澡。”說完自己不笑。

現在的遼寧怎么樣了?

微信圖片_20220127124403

△夜幕下的鐵西區中國工業博物館。

夜幕降臨,彎月如鉤。眼前,沈陽鐵西區衛工北街14號,中國工業博物館。立于這幢龐然大物前,人顯得很渺小。門前,一塊不大的碑石上,“原沈陽市鑄造廠翻砂車間”幾個黑色大字,顯示出這幢建筑物的前世今生。

博物館已經關門,記者扒著門縫,看到正廳迎面是一幅長20多米、高10多米的巨型銅質浮雕,上面刻畫著傾瀉的鐵水,飛駛的機車,上下點頭的抽油機,幾個戴著前進帽、高昂著頭的工人。這是新中國第一爐鋼水出爐時的恢宏場景。

博物館緊挨著馬路。華燈初上,車流如織。遠處,依稀可見的幾根矗立在居民區和商業區的高大的煙囪還在吐著白煙。機器的轟鳴聲已經遠去,只有肇工街、啟工街、衛工街、保工街……一個個帶有工業元素的地名,還在默默地提醒著路人,幾十年前這里曾經有著怎樣的輝煌:鐵西,東方魯爾,共和國長子的工業心臟。那一根根噴吐著濃煙的煙囪,機聲隆隆的廠房,何嘗不是沈陽人共同的鄉愁?

市場經濟下的鐵西老了。工業污染嚴重、產業結構落后、下崗職工上訪……據說,十幾年前,你在一個修自行車的小攤上都可能找到一個八級鉗工。

可是,孩子是自己的好,沈陽人沒有忘記鐵西。

微信圖片_20220127124406

△夜色下的“原沈陽市鑄造廠翻砂車間”石碑。

生在鐵西長在鐵西的區政協主席王玉辰一直就和這些老工人、老勞模生活在一起。在接待客人時,在報告會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逢人便講他的鐵西故事:鐵西生產了第一枚國徽、第一臺水壓機等350個共和國工業史上的第一。從1950年到1989年,一大批鐵西區的工人奔向祖國的西部,先后共派出23304人,支援省區市29個……

王玉辰說:“我們不該忘記鐵西,不該忘記它為共和國建設所做出的奉獻和犧牲。”

鐵西,沈陽,常常被人們稱為共和國工業的長子。什么叫長子?長子就意味著奉獻和犧牲。

奉獻,犧牲;犧牲,奉獻。犧牲本身何嘗不是一種奉獻?

微信圖片_20220127124409

△帶“工”字的站牌透露著沈陽和鐵西老工業基地的記憶。

不過,范存艷不同意關于遼寧“老”的說法。

“現在常常把我們沈陽叫作老工業基地。”范存艷不服,“我想說的是,老不等于沒有用,國外管有歷史的企業叫‘百年老店’,我們為啥就叫‘老企業’?”她心中憋著一股氣:“沈陽怎么就不行了?遼寧怎么就落后了?”

范存艷是新松教育科技集團總裁,土生土長的沈陽人,連續三屆的沈陽市政協委員。她有底氣說這話,如今新松機器人是國內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化基地,名列中國十大機器人公司排名榜,產品出口到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改寫了中國機器人沒有出口的歷史。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疫情防控物資緊缺,新松醫療用28天就生產出了口罩機。“這對于沈陽來說,基本不存在什么技術難度。”范存艷自豪地說,“疫情發生以來,我們還研發了多款呼吸機,有不少都出口國外。”

“沈陽為國家提供了完整的產業鏈,這是我們搞雙循環的底氣!”在范存艷眼里,一個企業的貢獻,不能只看它掙了多少錢,還要看它為國家的綜合實力提供了什么樣的支撐。

多面遼寧人

秋冬里的遼河平原愈顯空曠、遼闊。委員們邁開雙腿開始了“發現之旅”。

外界人對東北人、遼寧人的印象往往都來自網上流行的這個段子:兩個東北人走對面,互相看了一眼。“你瞅啥?”“瞅你咋地?”“再瞅一個試試?”“試試就試試。”于是,兩個人骨碌到一起……

其實,遼寧人還有另一面。

金屬加工件的精度靠純手工操作竟然達到頭發絲直徑的1/125!這被業界稱為“文墨精度”。你更想象不到的是,這個世界級的精度是以沈陽一個“80后”工人的名字命名的。他叫方文墨,遼寧省政協委員。

微信圖片_20220127124411

△遼寧省政協委員,中航工業集團沈陽飛機制造廠鉗工方文墨向委員們展示自己加工的“寶貝”。

方文墨是中航工業集團沈陽飛機制造廠的一名鉗工、中航工業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最年輕的高級技師。身著藍色工裝,一米八幾的大個頭,這穿著,這身高,你會自然用“粗獷”“豪放”之類的詞匯來形容。只是,他戴著一副瓶底兒厚的近視鏡。

別的委員“講故事”都是拿個小本和打印好的材料,而他是手里直接拎個工具箱。

“工具箱是我自己做的,工具也是我自己做的。”他一面說一面展示起自己的“寶貝”,正方形的鋼件能夠在方孔中嚴絲合縫地穿梭,并發出氣密爆破時的啪啪聲。

“真難以想象,這兩件都是精鋼構件,你這手藝了不得啊!”記者和旁邊的委員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我們祖孫三代都是遼寧人,我從小就在工廠大院長大,我認為做一名工人很光榮。我自己是全國勞模,還培養了3個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冠軍,6個遼寧省冠軍和10個沈陽市冠軍。這些榮譽都是杠杠滴!”方文墨幽默中透著自豪。

“我是個鉗工,可工業大學新生入學第一課,是我去講的。”方文墨沒想掩飾自己的驕傲。

有南方的企業百萬年薪請他去,被他婉拒:“我的技術是為了造飛機的,這是國家重器。沒這個,國家的腰桿兒直不起來。”

“我一定要把你寫進我的故事里。”老滕一邊興奮地對方文墨說,一邊用手機把他擺在桌上的四五樣工具上下左右拍了個夠。

老滕名叫滕貞甫,是省政協委員、遼寧省作協主席。老滕很高產,一年能發表好幾篇小說,小說里講的都是遼寧人的故事、遼寧的故事。

遼寧人的“面”還不止這些。

錦州市黑山縣大虎山鎮橋東加油站路邊旮旯里的一個小院,縣政協委員、黑山縣第一高級中學教師王冬梅和她故事里的主人公、72歲的張德東老人,15年堅持尋找烈士遺骸的故事,卻像塊火紅的燒炭,聽得人心里滋滋直響。

微信圖片_20220127124415

△縣政協委員、黑山縣第一高級中學教師王冬梅和張德東老人在101高地紀念塔了解黑山阻擊戰犧牲烈士情況。

黑山阻擊戰斗中犧牲的戰士,不少都是十五六歲的小伙子,連戀愛都沒談過,更別說后代了。“退休15年來,張德東每天一張地圖、一輛自行車、一壺白開水、兩塊玉米面大餅子,一走就是一整天。他起早貪黑走遍了全縣942個村屯,查看了308處戰場,爬上過207座大小山頭,自費3萬多元,尋訪了1萬余人,幫130位散葬的烈士回到烈士陵園安葬,和戰友們團聚。”王冬梅不僅經常來看望張德東老人,還把他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講給學生們聽。

張德東已經年逾古稀,他的故事還在繼續。“只要還能走路,我就會一直尋找下去,讓更多的革命先烈‘回家’!”

聽者已是熱淚盈眶。

這是深情的遼寧人!

省政協委員、沈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陳珂講述的是一個農民的故事:“自1980年至今,遼寧已建立了101個自然保護區。張建國是本溪縣和尚帽自然保護區附近東營坊村的村民,他經營的農家樂每年純收入在10萬元以上,靠著發展生態旅游,離家近了,錢包鼓了。”

這是進取的遼寧人!

省政協委員、盛京銀行營業部總經理邴靜煦講述的是一個外地人的故事——安徽青年王水林在遼寧創業發展的經歷激勵了更多創業者,更展示出了近年來遼寧營商環境之變。

這是外來創業的遼寧人!

……

省政協副秘書長韓文華對講好遼寧故事有著深入的思考:“講好遼寧故事,歸根結底是要提振遼寧精神。我想,通過持續不斷地講好遼寧故事,我們一定能夠更好地挖掘和豐富新時代遼寧精神,弘揚和踐行遼寧精神。”

歷史的故事,現實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輝煌的故事……勾勒出遼寧人的群體新形象。

故事有厚重,有勃發;有毀滅,有新生;有歡喜,有心酸;有自豪,更有反思……一個個故事勾勒出遼寧人的新精神。

會講故事的遼寧人

遼寧人是最會講故事的人。大伙兒聚會吃飯,桌上只要有一兩位遼寧人,就不會冷場,一頓飯下來,“腮幫子都笑酸了”。

袁闊成、單田芳、劉蘭芳……一大撥兒評書名家,幾代中國人是聽著他們的故事長大的。

如何讓政協委員講好“遼寧故事”,機制建設、技術手段、傳播途徑……“各村有各村的高招”。

省政協拿出科學精準的頂層設計——《開展講好“遼寧故事”、展示良好發展預期界別組活動方案》。

隨即,省政協各專門委員會、各界別組、各市政協及各縣區政協紛紛行動起來——

省政協經濟委員會組織經濟界別和工商聯界別的三個活動組聯合起來,策劃“政協委員走一線”系列活動,深入基層發現各領域、各行各業的新變化、新成就;

民建界別組將活動與年度重點調研課題相結合,發動全省會員參與,挖掘故事與建言獻策相互促進;

沈陽市政協采取了“三條線三推進”的工作方式,在微信公眾號、官網及官方App都為“講好沈陽故事”開設了專欄,截至去年12月底,共發布故事132篇;

丹東市政協精心設計了“十二個一”活動載體,在“丹東發布”“丹東新聞”“丹東市政協”三大微信平臺聯合推出“講好遼寧故事”“委員講故事”專欄,發布故事60多篇;

在省政協的邀請下,人民政協報社選派記者小分隊深入彰武縣,與駐村工作隊開展“三同”(與駐村第一書記同吃、同住、同勞動)活動,在親身體驗中發現遼寧故事,“炕大夜話”系列故事在人民政協網的各媒體平臺分發后,累計點擊量1000多萬人次,讓遼寧省政協機關駐村工作隊的幾位同志成了“網紅”,也讓彰武縣鄉村振興故事進入更多人的視野;

……

“一個兩個委員出來講故事沒有多大動靜,但委員們一起講,就在全社會營造了濃厚的氛圍,極大地提升了遼寧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沈陽市政協副主席蹇彪說。

據統計,遼寧全省三級政協委員參與活動1.9萬多人,提交意見建議報告1700多篇,通過各類媒體發布文字和視頻故事2300多個,總閱讀量超3400萬人次。

2022年1月19日,遼寧省兩會召開,“講故事”成為熱點。

省政協委員李斌這樣評說常委會工作報告:“報告中提到,探索解決城市發展短板的有效途徑,助推遼寧增加‘顏值’。聽到‘顏值’這個有畫面感的詞兒,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出美麗的紅海灘……”

省政協委員、遼寧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崔日明現身說法:“我們學校去年引進了好幾位高端人才,都是通過‘講故事講來的’。”有一位從英國諾丁漢大學學成歸國的教授,之前選擇到別的城市工作,而崔日明給他“講故事”,講遼寧之好、沈陽之美,并邀請他來看看。“他來的時候,正是銀杏葉金黃的時節,走在我們的校園里,他當即就決定留下了。”

省政協委員孫立發言帶著“小資情調”:“渾南的一座橋亮了,照亮了家門前的路,可能就是一家人留下來的理由。”

……

省委書記張國清在政協閉幕會上用頗具文學色彩的語言號召:“共同珍惜、共同呵護好遼寧市場主體,讓田里的‘苗’越來越多,讓企業家、創業者感到在遼寧發展有土壤、有陽光、有養分!”

遼寧,向全中國,向全世界,張開懷抱。

尾聲:沒有講完的故事

“都說‘投資不過山海關’,我現在給你們一句話,希望你們今天能帶出去,就是現在投資還不過山海關的話,那么,投資人會錯過很多發展機遇。”這是在沈陽市政協的采訪進行到最后時,范存艷大聲對記者說的話,典型的遼寧風格。

她的話是有道理的。

2021年遼寧“一網通辦”實辦率超過75%。

2021年9月舉辦的“遼洽會”上,168個項目,簽約近2700億元的成績單令人羨煞。歐美日韓等25個國家和地區的260家重點企業紛紛來遼寧“淘金”。

……

其實,無論從歷史上還是現實上看,對于我們黨、我們國家,東北的地位從來都是戰略性的。我們從來都沒有忘記東北。

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說:“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那么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

隨后,中共中央派遣20名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10萬軍隊踏上黑土地。3年后,80萬大軍入關,一直打到海南島。

上世紀50年代,全國各地支援東北建設,鐵人王進喜就在東進的列車上,雷鋒從湖南望城來到鞍鋼成了一名推土機手。此后幾十年里,東北,遼寧,沈陽,支撐起共和國工業的半個天空。

這不僅僅是故事。

“我在山海眺望遼寧

山清水秀人杰地靈

大遼河千里九曲

沈水灣一宮三陵

……

啊,美麗的遼寧,古老的遼寧

春華秋實,物阜民豐

啊,美麗的遼寧,錦繡的遼寧

霞明玉映,天遼地寧”

……

這是被“講好遼寧故事”的火熱氛圍所感染,省政協機關干部宋宏梁,“激動了四五天”“一個夜晚”“一氣呵成”的歌詞。

據說,這首歌已經譜了曲,準備上遼寧衛視春晚。

遼寧故事還在繼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遼寧 故事 政協 沈陽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