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 頁 教育·資訊 教育·聲音 教育·實踐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長·導航

首頁>教育>教育·資訊

施教者同時也應該是受教者

——兼談科學普及需要澄清的幾點認識

2022年01月26日 09:42  |  作者:吳昌德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作者:吳昌德

科學普及,簡稱科普,這個詞語大家早已耳熟能詳。然而稍加推究就會發現,對科普的理解和認識還有種種不同。有些習以為常、自以為正確的觀念,實際上有失偏頗,甚至是錯誤的。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科普更應當講科學。搞好科普,需要注意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認識。

一、 科學普及是不是只普及自然科學知識?

不是!因為科學知識不僅僅是自然科學知識,還有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知識等多種知識。各種科學知識都是科普的內容。

2020年8月出版的《辭海》(第七版)對科學知識的分類是這樣表述的:“按研究對象的不同,可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以及總括和貫穿于三個領域的哲學和數學。按與實踐的不同聯系,可分為理論科學、技術科學、應用科學等。”各種門類的科學知識,各有其特定研究范疇和內容體系,也各有其價值和意義。自然科學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質形態、結構、性質和運動規律的科學。社會科學是以社會現象為研究對象,研究并闡述各種社會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思維科學是研究人的思維的規律、方法和應用的綜合性科學。各種科學知識之間并不是互相隔絕、完全割裂的,而是既互相區別、各有特定內涵,又互相聯系、相互交叉融合。如系統論、醫療哲學等綜合科學規模龐大、潛力無窮,不僅包括系統科學、邊緣科學(交叉科學)而且是未來新興學科和新興科學的搖籃。無論個人的健康成長,還是社會的發展進步,都需要各種科學知識的滋養。

當然,科普也不能過度泛化為普及人類所有的一切知識。應當依據形勢任務的變化和科普對象的不同情況,在具體內容上有所不同。比如改革開放初期,人們思想禁錮比較嚴重,普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常識就成為全黨全社會的重要任務。當前,現代自然科學知識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普及率仍然偏低,科普的重點還應當是現代自然科學知識。根據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求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學校的科普教育在搞好現代科技知識普及的同時,還應當注重搞好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心理知識的教育。農村則應著重開展現代農業科技知識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知識的普及。

二、 科學普及是不是只普及科學知識?

不是!因為科普除了普及科學知識,還需要倡導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第二條規定:“本法適用于國家和社會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活動。”國務院印發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以下簡稱《綱要》)明確:“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是指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思想,掌握基本科學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識。”這些權威文件都清晰表明,科普不僅要普及科學技術知識,更應注重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思想、培育科學方法,改變了過去那種一講科普,就認為是普及科技知識,而忽略了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普及的片面認識。

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的培育,離不開科學知識的學習掌握;科普不能停留在科學知識的學習掌握上。科學知識一般是某一領域、某一專業的知識,相對而言是比較具體、適應面比較窄,而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是在具體科學知識基礎上,抽象出來的更帶普遍性的理性認知,可以上升轉化為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情感、意志和品質,深刻影響和改變人們的行為價值取向。科普應當從單純“知識補課”向注重“價值引領”轉變,更加注重突出科學精神的弘揚、科學思想的倡導、科學方法的培育,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傳遞科學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加強理性質疑、勇于創新、求真務實、包容失敗的創新文化建設,堅定創新自信,形成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從而更好地更全面地提升全民科學素養。

三、 教師、科技工作者是不是科學普及的受教者?

是!因為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教師、科技工作者是進行科普的主要施教者,同時也是重要的科普受教者。那種只注重賦予教師、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的職責任務,忽略他們同樣需要加強科學知識普及的認識和做法是不對的。

國務院印發的《綱要》對提升教師、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素質作出了明確部署。提出,要實施教師科學素質提升工程。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將科學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作為重要內容,加強新科技知識和技能培訓。加大對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的培訓力度;要強化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打造科學家博物館和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加強科研誠信和科技倫理建設,深入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活動。

毫無疑問,教師、科技工作者大都受過高等教育,是掌握科學技術知識比較多的社會群體。但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浩如煙海,體系龐大,分支越來越多,任何一個人窮其一生都不可能掌握所有科學知識。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的結果,容易導致個人專注于某一種知識和技能,而對其他東西缺乏學習了解,帶來認識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近年來,碩士博士被電信詐騙、專家學者論文成果作假等報道屢見媒體。正反兩方面事實充分表明,教師、科技工作者同樣需要加強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特別是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的學習涵養。只有這個群體走在科普前列,首先接受科普教育,提高科學素養,才能更好地開展科普工作、高質量服務大眾。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

編輯:黃文兵

關鍵詞:科學 科普 科學知識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