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把中國人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南方洪澇、東北臺風、草地貪夜蛾等影響,國家糧食安全話題屢屢被提及。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將‘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列為2021年中國經濟重點任務之一。”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原局長賴應輝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種源安全和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充分說明黨中央、國務院對糧食安全的高度重視。
國家統計局公告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6949萬噸,比2019年增長0.9%。實現了“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目標。賴應輝表示,近年來,我國糧食年年豐收,但要實現我國農產品供需總體平衡,我們現有的耕地資源還是不夠的。同時,隨著人口增長和食物結構的變化,對糧食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中國社科院也預計,到“十四五”期末,中國可能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
“此外,隨著城鎮化加快,耕地‘非農化’現象時有發生,隨著種糧比較效益越來越低,耕地‘非糧化’在個別地方還非常嚴重。”賴應輝表示,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非常及時,非常必要。
“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是事關糧食安全的關鍵性舉措,必須上升到國家安全的戰略層面加以審視。”在賴應輝看來,近些年,我國種業有很大進步,水稻和小麥種源能夠做到完全自給自足且有競爭力,玉米和大豆種子基本自給,但受育種及栽培等因素影響,單產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差距,同時蔬菜、動物種子對外依存度比較大。所以,種子是農產品的基源。要真正解決糧食安全,首先要解決種源的“卡脖子”技術問題。
為此,賴應輝建議:
一要持續加大良種聯合攻關。把種業作為農業科技攻關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點任務,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強化種業科技支撐,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建設現代種業基地,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及監管治理能力,布局建設國家級、區域級種業創新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品種,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種業體系,筑牢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及人民美好生活的種業根基。
二要持續強化耕地紅線約束。認真抓好國務院《關于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的通知》《關于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的貫徹落實,采取有力措施,強化監督管理,落實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制止和防止各類耕地“非農化”和“非糧化”,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切實穩定糧食生產,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
三要持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保障農民的積極性,是遏制耕地“非糧化”、守住糧食安全的內生動力。除了要加強對耕地使用的監管之外,還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業機械化的推廣使用。比如,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農業水利設施建設,提高耕地產出效益,提高種糧農民的收益。此外,要用好種糧直補杠桿。用于種糧的補貼,要補到真正種糧的農民手中,以此來強化種糧導向。
編輯:秦云
關鍵詞:耕地 糧食 中國人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