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年初“圍爐”:中長期經濟增長動力哪里來?
近日,由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帶領的宏觀預測課題組,與包括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吳曉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副教授曹靜,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綜合經濟研究部副主任馮煦明在內的多位業界頂級大咖共同做出的一份對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發展前景分析和預測中提道: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為8%~9%,消費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如果冬春季節疫情發生大規模反彈,全年經濟增速可能降至5%左右。2021年中國人均GDP水平剛剛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僅為美國的1/5,在這樣一個歷史階段,中國經濟還有巨大的需求可以被釋放。
◆推動經濟地理人口再布局
◆保障經濟安全底線
◆互聯網平臺監管應精準
與中長期經濟增長新動力有關的3個建議
中國經濟過去40多年的變化相當于歷史上1500年的變化,而我國經濟地理人口的變化落后于經濟增長本身的變化。專家們認為,經濟地理人口再布局可以成為一個釋放中長期需求的抓手,要盡力解決制度性障礙,推動經濟地理的再布局,從大規模的人口遷移中打造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期動力。
專家們建議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人民幸福為中心,由考核地區GDP總量增速轉向更強調人均GDP增速以及民生發展水平的主客觀指標,努力降低地區之間的人均收入差異。順應經濟發展和人口流動的自然規律,在策劃、安排和布置重大公共投資與建設項目時要考慮人口流出地的發展可持續性,培育符合其比較優勢關鍵產業,充分確保其長期增長動力。
2020年下半年以來,我國進一步強化對互聯網平臺的監管,關于互聯網平臺反壟斷的討論也隨之熱烈展開。
為此,上述專家認為,中國互聯網經濟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互聯網監管應遵循以下4條原則。
第一,繼續鞏固并推動中國互聯網科技公司在全球的領先地位,不可泛化壟斷概念。中國互聯網平臺是中國經濟創新的亮點,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約為17萬億元,在同期GDP中的占比達17.2%.
第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精準落實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切忌“一刀切”。傳統反壟斷理論有些不適用于互聯網平臺,因為互聯網平臺企業往往是市場組織者而非商品的提供者,不能單純通過線上體量和市場份額占比進行界定。同時,互聯網領域創新創業發展活躍,競爭激烈,格局仍然在快速演變之中。
第三,監管以保護創新為重點,維護互聯網領域“百花齊放”。互聯網領域中,新產品、新服務、新技術和新業態層出不窮,政府應對創新創業企業予以支持,營造更好創新環境。
第四,要以保護線下中小企業和消費者為底線。政府應鼓勵互聯網平臺與消費者和中小商戶之間尋求建立良性合作關系,這樣才能實現全產業鏈共贏。
專家們同時建議,保護用戶隱私和國家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推動適度數據分享和鼓勵行業自治,等等。
◆產業鏈·產業轉移·產業升級
◆石油對外依存程度較高,未來面臨較大風險
◆跨境金融風險防范不足,數字金融監管仍需加強
3條經濟“生命線”
要保持暢通
報告認為,從全球經濟格局來看,我國正面臨來自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上擠下壓”的全球新“三明治”格局的壓力。以美、德、日、英等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矛頭直指我國,謀求遏制我國高技術制造業發展。同時,以印度、越南等為代表的一批新興市場國家發揮成本等特有優勢,在中低端制造業領域對我國造成擠壓。短期來看,各國在疫情沖擊下都對自身產業鏈的穩定與安全更加重視,我國部分產業、生產環節向其他經濟體轉移所面臨的壓力較大。中長期看來,這種產業跨國轉移是循著相對成本的變化而進行的,因而是符合客觀經濟規律的,且歷史上不乏先例,比如勞動密集的紡織品行業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日本、韓國、中國、孟加拉國、越南等國的轉移。
為合理管理、有序引導產業轉移,上述專家建議借鑒德、日經驗,在中小企業群體中培育一批市場“隱形冠軍”,突破產業鏈關鍵環節的設備與材料面臨的“卡脖子”問題,實現產業升級;發揮中國的“大國優勢”,憑借中西部地區的獨特優勢有序承接產業轉移,同時加大力度“穩外資”并引導外資布局制造業高端環節尤其是高技術制造業,以及生產性服務業。
能源安全是經濟安全的基礎。我國石油儲備抵御風險能力不足,且與經濟體量不相稱。目前的儲備能力距離國際能源署(IEA)提出的戰略石油儲備90天的安全標準仍有缺口。報告建議,加快石油儲備機制改革,放開對商業石油儲備的限制,抓住有利時機增加中國戰略石油儲備,同時加快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
金融穩,經濟更穩。報告提示,應清醒看到,中美沖突具有復雜性和長期性,美國對我國的金融打壓、制裁未來可能進一步升級,金融安全面臨嚴峻考驗;金融雙向開放持續推進,但我國防范跨境金融風險傳播的能力不足、認識不夠、儲備有限;數字金融和金融科技快速發展,一些新型金融風險開始出現或醞釀,比如在壟斷問題、數據治理、隱私保護、倫理道德等領域,可能給金融安全帶來新的挑戰。
為此,報告建議加快推動海外上市高質量公司回A股戰略;短期內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管制,要做到循序漸進、有節奏地開放;金融機構苦練內功,改善公司治理,提高核心競爭力,監管部門要提升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同時在加強對數字金融、金融科技的監管中,尋求規范發展與創新發展的平衡。
編輯:秦云
關鍵詞:經濟增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