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貴州貞豐:“三跑”地里椒飄香
新華社貴陽10月14日電 題:貴州貞豐:“三跑”地里椒飄香
新華社記者李黔渝、顧小立
土地石漠化在學界被稱為“地球之癌”。貴州貞豐縣北盤江鎮頂壇片區有95%以上的土地是石旮旯,過去嚴重的石漠化讓其成為典型的跑水、跑土、跑肥“三跑”地。如今,當地因地制宜在石頭縫里種花椒,有效遏制了石漠化發展態勢,滿山的花椒樹成了群眾脫貧的“致富樹”。
當前正值花椒修枝季節,在浙江寧波市海曙區對口幫扶貞豐縣的花椒優質豐產示范園內,在不到一人高的花椒枝條間,農民梁永修麻利地修剪著枝條。喝杯茶的時間,一株疏密得當的花椒樹便展現在大家的眼前。
55歲的梁永修是北盤江鎮金井村村民,修枝、撒肥、除草、采摘,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兒,日均收入100元左右。“現在在家門口務工,離家近,可以照顧老人,還學到了技術。”
“眼望花江河,有水喝不著;石縫種苞谷,只夠三月活。”這首20世紀八九十年代頂壇片區的歌謠,反映了當時村民生活的艱辛與無奈。北盤江鎮鎮長勾明可說,“三跑”地里水稻種不了,種玉米也很勉強。村民們偶然發現大面積種植花椒收成不錯。“花椒喜鈣耐旱,這在石頭山眾多、鈣質豐富的喀斯特地區特別適合。 ”
1992年,貞豐縣提出“因時因地制宜,改善生態環境,依靠種糧穩農,種植花椒致富”的石漠化治理思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讓頂壇片區的花椒具備香味濃、麻味重、產量高的特點,通過種花椒走上致富路的農民越來越多。2017年,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貞豐縣“中國花椒之鄉”稱號。
然而,近年來貞豐縣的花椒產業卻一度遭遇發展瓶頸。很多花椒樹出現樹齡衰老的現象,產能下降,當地種植管護技術也停滯不前。
東西部扶貧協作為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從2018年10月開始,海曙區投入千萬元對口幫扶資金幫助貞豐縣,專門用于花椒及相關產業配套建設。通過選培優質品種、擴大種植規模并進行標準化管理,在當地掀起了一場花椒種植“技術革命”。
閔芳卿是北盤江鎮一家花椒深加工企業的負責人。他說,海曙區的幫扶資金中,有50萬元資金投入到金井村農民專業合作社,入股公司建設的花椒優質豐產示范園,再由公司出資流轉土地、購買原料,規模化種植350畝約50萬株花椒。
花椒產業覆蓋了金井村全部208戶貧困戶,大家不僅參與分紅,還參與示范園日常田間管理,領取工錢。閔芳卿介紹,現在近40人長期在田間務工,有16名農戶已經被培養為技術骨干,其中一半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采摘高峰期日用工量有200多人。
據了解,貞豐縣花椒種植面積已達8.1萬畝,2020年掛果面積4.5萬畝,產值約1.2億元。花椒產業帶動貞豐縣6200余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走上了“公司+村集體+農戶”協同發展的小康路。
當前,花椒產業已覆蓋貴州貞豐、關嶺、晴隆、務川等多個縣,已成為貴州脫貧攻堅和石漠化生態治理的重要產業。
關鍵詞:“三跑”地里椒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