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青島西海岸新區:念活“產業經”,脫貧成色足
人民政協網青島7月14日電(記者陳小艷 王晨霞)盛夏時節,青島西海岸新區大場鎮南辛莊村的溫室大棚里氣溫最高時到了60℃。雖然銷售季已過,但種植戶李月臣仍不敢大意,每天進棚整地、殺菌,為育苗作前期準備。
“別看草莓小小一顆,卻改變了我們家的生活,也讓周邊很多村老百姓的日子好起來。”李月臣激動地說。
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把發展產業作為實現脫貧的重要手段,推進農業提質增效、強化新型模式提高村居收入。
沒種草莓之前,李月臣家里的3畝地主要種白菜、玉米,忙活一年總收入也不超過2萬元,日子過得并不寬裕。李月臣所在的南辛莊村也是省定貧困村,村里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種植戶規模小且零散,村民收入和村集體收入都不樂觀。
由于之前一直有種植草莓的傳統,2016年,在各級扶貧資金的幫扶下,南辛莊村黨支部大膽提出“合作化生產,規模性經營”理念,投資445萬元流轉村里80畝土地建設了56個現代化“無柱鋼管棚”,成立了西海岸草莓公社。而南辛莊村的草莓產業園,也成為青島市規模最大的草莓產業園。一年前村集體還有30萬元外債,一年后南辛莊村就摘掉了“貧困帽”。
看到大家干得風生水起,李月臣跟家里人一商量,也決定蓋大棚,經過這幾年的努力,他的草莓產量每年都在增長,年收入也早已超過10萬元。
草莓產業園建起來后,南辛莊村通過大棚承包、投資商業網點、光伏電扶貧項目等方式,促進集體經濟發展,2018年該村集體收入突破70萬元。
過去的新河村作為青島市經濟薄弱村常年負債,辦公室、自來水等各項費用都由村干部個人墊付。“在各級扶貧政策的幫扶下總算脫了貧,但引進產業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鐵山街道新河村黨支部書記劉運波回憶。
變化始于2018年9月,西海岸公用事業集團利用企業自身優勢,弘揚國企擔當,進駐新河村開啟苗圃基地建設。“平整村南的荒地建了苗圃基地,還為我們村換高壓線、安太陽能路燈,更是先后出資12萬元為村里的河道進行清淤、植皮。”劉運波對記者說,村容村貌得到大幅提升不說,苗圃基地建成投產后,還為村里提供了20多個就業崗位。如今的新河村,單苗圃基地一項就為村集體每年增收26萬元。
在基地的一座育苗棚內,村民陳鳳彩正在查看苗木長勢,在此工作一年有余的她,早已對基地內的各種活計駕輕就熟。“自從這個基地建好后,俺們就開始在這干活,平均下來一年能掙兩萬多呢!”陳鳳彩滿足地說道。
據了解,2016年-2019年,青島西海岸新區投入各級扶貧專項資金2.03億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67個,成功幫助5000余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草莓提前上市10天,一畝地就能多增收1萬多元。南辛莊村黨支部書記徐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的銷售季結束了,我們正在籌劃跟農技公司合作,想著用兩年時間把我們的草莓上市時間再提前一點,做到早上市的同時不早退市。”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西海岸 草莓 青島 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