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戰爭硝煙 戰爭硝煙
晉察冀邊區銀行的成立和發展
1938年1月,晉察冀邊區在河北阜平召開軍政民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邊區為統制與建設經濟得設立銀行發行鈔票”的提議案,決定成立“晉察冀邊區銀行”。3月20日,晉察冀邊區正式成立了晉察冀邊區銀行,經理關學文,副經理胡作賓,總行設有發行科、出版科、會計科、營業科、秘書室、文書股、庶務股、運輸隊和警衛隊。因為處于殘酷的戰爭環境中,晉察冀邊區銀行成立后曾多次轉移,因此被群眾稱為“游擊銀行”。
晉察冀邊區銀行成立后,隨著形勢的需要,又先后在冀中、冀西、冀熱遼建立了分行,領導各區銀行工作。到1939年下半年,銀行在根據地各專區均設立了辦事處,在大多數縣設立起代辦所,部分縣如阜平、行唐、東冶設立了營業所,貿易口境設立了兌換所,在廣大農村則由合作社代理信用業務,此外,還建立起嚴格的邊幣保管與金庫制度。隨著銀行各機構的完善,銀行的各項業務也快速展開,具備組織和調劑邊區經濟功能的金融網絡基本形成。
晉察冀邊區銀行的貨幣發行和信貸活動,都貫徹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經濟工作和財政工作的總方針,為邊區經濟的鞏固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大力扶持農工商業發展,邊區銀行成立伊始,便把向群眾貸款作為自身的主要業務活動之一。這其中,農業信貸可謂是所有業務中的“重中之重”。農業貸款用途,主要以解決牲畜、種子、農具、肥料、興辦農田水利以及貧苦農民在春耕季節的口糧為主。在利率上,銀行實行低利放貸,對特殊情況,經群眾討論,可獲免息甚至部分或全部豁免貸款,使廣大群眾從封建高利貸的剝削中解放出來。同時,晉察冀邊區銀行根據邊區的實際情況,把貸款和實物有機結合起來,導入更加靈活的“貸實還實”“貸實還款”“貸款還實”等“實物信貸”方式,客觀上促進了農、工、商業的交流與協同發展。
晉察冀邊區銀行成立后,發行“晉察冀邊幣”作為本位幣流通。邊幣的面額有5000元、2000元、1000元、500元、100元、50元、10元、5元和5角、2角、1角、5分等10余種。發行貨幣的同時,晉察冀邊區銀行開始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以鞏固獨立自主的邊幣市場,穩定根據地的物價。如針對當時大量存在的“冀鈔”,晉察冀邊區銀行采取的辦法是坡度貶值和降低比值的辦法。所謂坡度貶值,就是1元舊“冀鈔”在根據地中心阜平一帶規定值為5角,離中心地帶遠一點則定值為6角,更遠一點定值為7角、8角,一直推到敵占區,使“冀鈔”使用范圍逐步退到敵占區;降低比值就是使“冀鈔”比值始終低于敵占區,如敵將“冀鈔”9折使用,邊幣就以7折兌換,以鼓勵商人到敵占區去換貸。經過幾個月的斗爭,“冀鈔”便被邊幣驅逐出境。對其他雜鈔,則動員群眾到敵占區購物或通過貿易機構到敵占區使用,對各縣“土鈔”則命令發行人收回。
此外,晉察冀邊區銀行還依據物價波動情況和邊區進出口的淡旺季情況,適時調整晉察冀邊幣與其他鈔票的比價。為打擊敵人兜售假鈔的行徑,晉察冀邊區銀行配合邊區政府,在群眾中持續開展反假鈔的各種宣傳教育活動。這些舉措的實施,不僅很快清除了根據地流行的各種鈔票并行的亂象,打擊了敵人的各種經濟掠奪活動,統一了邊區的貨幣市場,更有力地支持了抗戰和生產,改善了人民生活,因此深受抗日根據地軍民的歡迎。群眾親切地稱晉察冀邊幣為“抗日票”“紅票子”。隨著晉察冀邊幣在山西、河北、察哈爾、熱河、遼寧、內蒙古、山東等抗日根據地的流通,流通人口增長至3000多萬。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晉察冀邊區銀行人員隨同八路軍指戰員進入張家口,代表政府接收偽蒙疆銀行,對敵偽財產進行了認真清查。9月17日,晉察冀邊區銀行在張家口開業。
1947年11月,石家莊解放。晉冀魯豫邊區和晉察冀邊區連成一片。為了更好地支援解放戰爭,根據中央指示,晉察冀邊區銀行總行于1948年4月11日遷入石家莊市,與冀南銀行聯合辦公。為了貫徹華北金融貿易會議的精神和統一兩行工作步調,兩行于5月初在石家莊召開了擴大的聯席會議,并于7月合并組成華北銀行,晉察冀邊幣隨之停止流通使用。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邊區 銀行 晉察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