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冠心病治療的誤區:手術結束就等于康復
老張今年65歲了,退休5年來一直在和老伴幫著女兒看外孫,豈料去年年中查出來冠狀動脈病變,接受了動脈搭橋手術的治療,好在手術非常成功,老張一個星期左右就出院了。但出院后的老張像是換了一個人,常常為自己的病情焦慮不安,原來性格開朗的他變得不愛出門,經常在家一坐就是一天,而且依舊保持抽煙、喝酒的習慣。好景不長,手術后剛過一年,老張突然又開始覺得胸悶氣短,有時出門買菜,沒走多遠胸口就疼痛難忍,不得不停下休息;去超市買菜,拎東西的活兒也落在了老伴身上。前往醫院復診,才發現搭橋手術后,橋血管又出現了堵塞的情況。老張更加沮喪了:我這冠心病,到底還能不能治愈?焦慮的老張脾氣也變得越來越急躁,一點小事就會大發脾氣,連一手帶大的外孫都和他疏遠起來。
老張的案例就是冠心病患者術后心絞痛的一個典型代表。冠心病是一種慢性疾病,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引起,在臨床上通過手術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不能完全根治,術后還需要進行系統的康復治療。如果患者不進行后續的康復治療,還繼續堅持錯誤的生活習慣,則還可能發生微循環障礙、支架內再狹窄、支架/橋血管血栓等,或是心臟其他部位產生新的病變,導致術后心絞痛的產生。“還有些患者并不是真的心臟有問題,是因為在手術后出現了一些心理障礙,總擔心自己的心臟問題,不敢上班、不敢活動甚至不敢睡覺。這種情況也會影響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質量,如果不及時進行疏導和改善,還可能會引發新的問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丁榮晶教授介紹道。
全球急性冠狀動脈事件注冊(GRACE)研究數據表明,冠心病患者出院后6個月內死亡、卒中和再住院率高達25%,4年累積病死率高達22.6%,而且死亡患者中有50%死于再發心肌梗死。即使存活,30%的冠心病患者活動受限,30%的患者無法正常工作,45%的患者存在焦慮抑郁。“如果不做好預防和康復,支架手術后和心梗后10年再次發生心梗和心絞痛的風險約達到30%。”丁榮晶教授表示。
支架或搭橋手術的治療,可以有效挽救冠心病患者的生命,但是并不能完全解決患者的根本問題。手術后還需進行綜合的心臟康復治療,為每個患者量身定做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其中藥物和運動治療是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臟功能的核心,同時還需要配合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及患者心態的引導。否則,例如術后心絞痛這樣的癥狀,會嚴重影響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質量,使其遲遲無法恢復正常的生活狀態,還會進一步加大冠心病患者的照料難度,增加照護成本。
冠心病在我國有著龐大的患病人群,《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顯示,中國心血管病(CVD)患病率處于持續上升階段,其中冠心病患者達到1100萬人。介入治療是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心病的常見治療手段,根據國家衛健委冠心病介入治療注冊數據,2017年大陸地區冠心病介入治療總例數為753142例(包括網絡直報數據及部隊醫院數據),較2016年增長13%。
為更好地了解中國冠心病患者在術后康復過程中所面臨的真實狀況,發現患者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探索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冠心病患者康復之路,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疾病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健康時報、上海綠谷制藥有限公司共同發起“冠心病患者生存質量調查”,以期為改善中國冠心病患者生存質量提供依據,提升國內冠心病患者的整體治療水平及生存質量。此次調查將通過大眾媒體及專業醫生兩個渠道展開,以保證調查結果的權威性和客觀性,調查結果將在《冠心病生存質量綜合管理專項能力培訓》啟動會上正式發布。
編輯:劉暢
關鍵詞:冠心病 患者 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