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手足口病兒童、成人都會“中招” 但疫苗保護率可達95%
隨著夏季氣溫的升高,嬰幼兒感染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近日表示,手足口病傳播系數高達4.2—6.5,是新冠病毒的3倍。2018年全國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中,手足口病以發病人數237.6萬位居第一。
近日,江蘇常州第二人民醫院、揚州大學附屬醫院等醫院的專家表示,手足口病是夏秋易高發的一種常見傳染病,且傳染性強,少數重癥甚至危及生命。
早期癥狀與流感類似
“手足口病(HFMD)是由腸道病毒(EV)感染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揚州大學附屬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徐金梅說,主要病毒的血清型包括柯薩奇病毒(CV)A組4—7、9、10、16型和B組1—3、5型,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腸道病毒71型(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為常見,重癥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
專家介紹,手足口病有周期性流行的趨勢,夏秋季比較常見,3歲或3歲以下嬰幼兒手足口病發病率最高,并且能夠引起局部流行。從臨床看來,大齡兒童和成人有時候也會“中招”,切不可掉以輕心。
手足口病以發熱,手、足、口腔、臀部皮膚皰疹為主要臨床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癥狀。但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個別病例可無皮疹。典型皮疹則表現為斑丘疹、丘疹、皰疹。皮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疹內液體較少,不疼不癢,皮疹恢復時不結痂、不留疤。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由于手足口病早期癥狀的發熱、咳嗽、流涕等與流感類似,很容易被忽視。徐金梅說:“手足口病和流感都是病毒感染,都可能會有發熱、咳嗽、乏力、流涕、咽部不適、食欲不振等癥狀。但是真正典型癥狀是不一樣的,手足口病會出現手足、口腔部位皮疹,流感沒有此癥狀。”
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
手足口病傳染性強,其傳染源是什么?徐金梅告訴記者,手足口病患兒和手足口病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手足口病隱性感染率高。腸道病毒在濕熱的環境下容易生存,且可通過感染者的糞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皰疹液等廣泛傳播。
“手足口病可通過密切接觸或呼吸道飛沫傳播。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感染;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尤其當孩子發高燒、出皮疹的時候,傳染性最強。”徐金梅說,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是嬰幼兒和兒童,以學齡前兒童為主。因此,有幼兒的家庭要特別注意。
專家提醒,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中,一旦發現或確診為手足口病,也不必過于緊張,要立即切斷傳播途徑,做到早隔離、早治療。患者要根據不同程度的癥狀,配合醫生采取正確的治療方法。特別是居家治療的患兒避免與其他兒童接觸,以減少交叉感染。同時,患兒的衣物也要及時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消毒處理。
高發季節要做到防治為先
專家介紹,每年都有不少孩子被手足口病侵害。所以在這高發季節,必須時刻提高警惕,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讓孩子遠離病毒。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一般預防措施: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常通風、曬太陽。”徐金梅說,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勤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兒童玩具和常接觸到的物品應定期進行清潔消毒。避免兒童與患手足口病兒童密切接觸。
徐金梅告訴記者,在預防手足口病方面,最有效的方式是接種疫苗。目前,EV-A71型滅活疫苗可用于6月齡—5歲兒童,預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礎免疫程序為2劑次,間隔1個月,鼓勵在12月齡前完成接種。接種預防疫苗,保護率可達95%。疫苗的保護作用會因個體差異而略有不同,但及時接種疫苗可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能有效預防手足口病重癥的發生。
專家還表示,要加強醫院感染控制:醫療機構應積極做好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工作。由于多種腸道病毒都可以致手足口病,因此得過一次手足口病的寶寶可能因感染不同病毒或者不同的血清型,導致多次發病。
編輯:劉暢
關鍵詞:手足 口病 兒童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