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通化縣:書寫全面小康答卷
本報記者 王忠先 通訊員 劉剛
初夏時節,奔走在通化縣的鄉鎮村屯,處處迸發著干群齊心,合力向前,筑牢脫貧致富橋梁的勃勃生機。攤開產業的畫卷,一個一個項目落地生根,一座一座廠房拔地而起,一張一張幸福的笑臉,書寫著通化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答卷。
通化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319戶、4075人,貧困村14個。截至2019年底,全縣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4個省級貧困村全部“摘帽”。
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戰,通化縣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熱度、速度,盡銳出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以優異的成績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因地施策,產業扶貧“挑大梁”
在果松鎮東明村吉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貧困戶于景貴和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操作著,很快一個標準的菌袋就制作完成。“我媳婦患有白血病,常年需要人照顧,黨和政府給咱的幫助不少,送米送油問寒問暖,村里的食用菌項目讓我在這兒打零工掙錢,年底還有分紅,生活一點點敞亮了。”離家近,又能方便照顧生病的愛人,讓于景貴覺得日子有奔頭了。
果松鎮東明村通過成立通化縣吉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確定了“興辦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建立一個基地、覆蓋全村農戶”的發展模式,將食用菌產業納入“公司+基地+農戶”的供銷聯合體中,構建以村集體產業發展為龍頭帶動,以農戶家庭生產為有機組成,互為支撐、良性互動的發展模式。
在光華鎮同心村,連片的藍莓地里,紫中透黑的藍莓掛滿枝頭,壓彎了樹枝。社員們小心翼翼地采摘藍莓,生怕把樹枝弄斷。同心村利用集體362畝土地入股,與禾韻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發展藍莓種植,帶動同心村40戶貧困戶參與其中,達產后,村集體將連續5年每年為每戶貧困戶分紅800元。通過這一方式將帶動同心村167人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鞏固脫貧成果的根本之策。通化縣優化“一村一品”產業布局,通過“輸血”與“造血”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壯大地方特色產業,以“企業+貧困戶”“村集體+農戶”“合作社+貧困戶”等多種扶貧模式,將食用菌、木耳貝母以及特色養殖等產業培育成貧困戶手中的真金白銀。目前,全縣累計投入各級專項扶貧資金1648萬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總數達到207個,實現了“貧困村有3個、非貧困村有2個扶貧項目全覆蓋帶動”的目標。
健康扶貧,對癥下藥去“病根”
“新農合看病能報銷,大病住院有保障,還有人上門做檢查,現在的政策實在是太好了!”大安鎮貧困戶楊春利說。楊春利患有雙側股骨頭壞死很多年,在縣級公立醫院接受了雙側股骨頭置換手術花了6.7萬元,新農合、大病保險等各項報銷了6.2萬元,自己只花費4700多元,占總費用的7%。
通化縣積極拓展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公共衛生服務內容,通過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加大醫療救助力度及政府兜底保障等健康扶貧優惠政策,解決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使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不斷惠及百姓。
深入實施健康精準扶貧工程,確定了縣人民醫院為25種大病集中救治定點單位,實行“一人一策”,組建縣、鄉、村三級醫生團隊對為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不定期開展入戶隨訪,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定貧困人口個性化服務包,根據病情變化制定和調整治療方案,免費提供用藥指導,利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縣鄉醫共體、遠程會診等方式為貧困患者明確診斷和診療方案,施行分類救治,每年免費提供血、尿常規、心電、腹部超聲檢查等檢查項目。
實行貧困人口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先診療、后付費”,貧困人口在縣內各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無需繳納住院押金,即可入院治療,出院時由各定點醫院通過墊付費用的方式落實一站式結算服務,貧困人口最多跑一次即可辦結所有報銷費用。
就業扶貧,激發內生動力
就業扶貧是幫助貧困群眾增加收入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以就業帶動增收,以增收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扶貧和扶志扶智相結合,幫助貧困戶找準了貧困根子,解開了思想扣子,激發致富信心。
“政府這么幫咱們,自己更應該好好干了。”今年53歲的孫學歷是三棵榆樹鎮鞭桿溝村的貧困戶,患股骨頭壞死,手術后不僅欠下了一筆外債,自己又干不了重活,兒子還要上學,生活出現困難。現如今,村里幫助他將房子進行改造,更換了彩鋼瓦、塑鋼窗戶,庭院也進行了硬化,上級包保部門還為他家里新換了家具和廚柜。孫學歷在享受扶貧產業年底分紅的同時,村里還給他安排了保潔員工作,每月有800元的固定收入,生活的巨大改變讓孫學歷在奔小康的路上干勁十足。
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通化縣統籌抓好勞動力培訓、扶貧車間建設、公益性崗位開發等方面工作,通過“春風行動”“貼心幫扶”等活動,對全縣貧困戶就業情況進行深入調研,并編制了全縣貧困勞動力臺賬,實行動態管理。目前,全縣建立返鄉創業基地12個,帶動貧困勞動力29人,為當地貧困戶分紅4.6萬元;開發了66名“扶貧特崗”,安置非全日制公益崗位28人、臨時性公益崗位安置76人、村級公益崗位安置78人、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勞動力5人,縣北為環衛公司招錄75人。現有培訓機構9個,可開展家政服務員、手工制作、美容美發、農林牧漁業等不同就業技能專業17個,培訓貧困勞動力50余人。
夯實基礎,人居環境舊貌換新顏
“以前遇到連雨天家里人就提心吊膽的,晚上睡覺都不踏實,生怕房子出現問題。”四棚鄉頭棚村小東岔的貧困戶孫萬海深有感慨地說。今年66歲的孫萬海,長年居住在不足6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房頂多處都有漏洞,墻面也有不少裂縫,房后的墻體也塌陷了一部分,一遇雨天,漏水透風。孫萬海因患心臟病,靠種地和低保金生活,擁有一間遮風擋雨的房子成了全家人的期盼。“現在再也不用擔心壞天氣,可以安心務農打工,早日脫貧致富,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希望。感謝黨和政府,這惠民工程真是溫暖了咱百姓的心窩窩啊!”看著自家的新房子老孫一臉幸福的笑容。
通化縣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統籌實施危房改造工程、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廁所革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多項措施,全面改善貧困村和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目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房屋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實施飲水工程25處,受益群眾2.34萬人,其中包含貧困群眾218戶、478人。為1038戶貧困戶進行了危房改造。修建農村公路300多公里,文化廣場23個。改造農村廁所11000余個。
關鍵詞:書寫全面小康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