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萬眾一心戰疫必勝>要聞 要聞
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有一支麻醉“天團”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25日電“王主任,這里有一位旅客高壓170,胸悶、憋氣,您快來看看!”接到電話后,麻醉專業組王暉主任立即從值班室趕到病區。旅客癥狀緩解后他又跟值班護士詳細交代了注意事項才離開。在小湯山定點醫院,王暉主任帶領著一支麻醉“天團”,他們是最受歡迎的應急小組之一,不僅因為5名成員學歷高、能力強,更因為他們是突發狀況下搶救旅客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
麻醉專業組和精神組合影
麻醉專業組5名男醫生分別來自朝陽醫院、積水潭醫院、宣武醫院、世紀壇醫院和口腔醫院,主要承擔定點醫院的氣管插管搶救和轉運重癥等工作。他們都是黨員,都是醫學博士,其中兩位是首都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主任醫師,兩位副主任醫師,一位高年資主治醫師。“如此之高的人員配置在定點醫院所有科室中絕無僅有,正因如此,我們身上的擔子更重。” 麻醉專業組組長、朝陽醫院王暉主任介紹,氣管插管是給氧后打開病人口腔、暴露氣道插管,這些麻醉醫生的平常操作,在新冠肺炎患者身上如同拆除炸彈般的危險。“盡管目前定點醫院接收的旅客是以篩查和輕癥救治為主,但是我們隨時待命,隨時繃緊一根弦。”
麻醉專業組和臨床醫生進行演練
這支麻醉“天團”是最早進駐定點醫院的隊伍之一,王暉主任說:“大家為了完成同一個目標走到一起,工作中必須克服困難,不講條件,積極主動。”辦公用品、生活物品和搶救物資……一切都是從無到有。宣武醫院馬艷輝非常細心,他把大家想到的,沒想到的生活用品全都采購齊了。定點醫院籌建初期,5名男醫生自己布置值班室,拉著平板車一趟一趟搬運物資,在醫院里成為了一道風景。
小湯山醫院以前沒有外科和麻醉科,組建隊伍、建章立制成為首要任務。世紀壇醫院劉鵬飛是“天團”中年紀最小的,平時不愛說話,喜歡看專業書,擅長文案工作,他負責把大家討論后的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整理、打印出來。口腔醫院潘楚雄主任最后一位進組,年紀最長,他根據自己的經驗指出了流程的問題,進行了修改。由于來院時間短,他還主動要求到病區現場熟悉環境,模擬搶救的流程和路線,充分體現了一名醫者的風范。
為了讓各病區護士們盡快熟悉,麻醉專業組把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流程、急危重癥患者氣管插管流程、喉鏡及全面型正壓頭套消毒流程等分發到每個護士站,并貼心地留下了值班室電話以及醫生的手機號碼。每天,值班醫生都會到各病區轉一轉,問問旅客的情況,看看搶救設備是否齊全,做到心中有底,隨時待命。“新冠肺炎病情變化很快,也許一個小時之前還沒有癥狀,一個小時之后可能就會胸悶憋氣,甚至呼吸困難,因此特別考驗應急處置的能力。”王暉主任從事麻醉工作23年了,參加過SARS、鼠疫等傳染病救治工作,經驗豐富。他說:“麻醉專業組的5名隊員,每個人都是獨當一面的好手,以前工作時可以提前了解情況,從容不迫,而現在,未知成為最大的挑戰。”
王暉主任正在值班
為了應對突發狀況,麻醉專業組保證每天都有2個人值班,1個人待命,有時會連續值守48小時。晚上病區的醫護人員都比較疲憊,麻醉專業組的值班人員會打電話和他們“聊天”,問一問病人的情況。值班結束后,麻醉專業組的小伙子們都會留下來,“有沒有要幫忙的工作”已經成為他們的口頭禪。正是由于他們的熱心、主動,現在無論是旅客還是醫護人員,有點頭疼腦熱都會找他們幫忙。精神組專家潘偉剛主任笑稱:“精神組和麻醉組成立了應急小分隊,大家稱呼我們是‘專業托底小分隊’。”
定點醫院啟用一周后,麻醉專業組又接到了新任務,協助出院保障組完成轉運任務。作為王暉主任的左膀右臂,積水潭醫院陶巖當仁不讓地承擔了第一次跟車轉運任務。“當天晚上一共保障了兩次,一次是12點多,一次是3點多,每次2個多小時。”陶巖說,“轉運時主要是核對信息,交接人員,隨時準備處置突發情況。”醫療組負責人充滿贊賞,對王暉主任說:“你們的小伙子太給力了!”
陶巖準備參加轉運任務
一次轉運時,一位旅客感覺眼睛不舒服,劉鵬飛讀研究生時候是眼科專業,他立刻為旅客進行了會診和治療。癥狀緩解了,旅客高興地離開了。
劉鵬飛醫生
3-1病區護士長手指紅腫熱痛,碰都不能碰。她打電話向陶巖求助,陶巖一看是甲溝炎,讓她一天兩次消毒并外用莫匹羅星軟膏,現在已經基本痊愈。
一名護士心臟不舒服,正在值班的馬艷輝立刻把她送到的休息區,聯系安貞醫院的醫生會診。為防止意外,麻醉專業組又緊急聯系各醫院醫療隊準備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
馬艷輝醫生
現在,麻醉專業組的關注點不僅是旅客,還包括了所有醫護人員。“5個人,1000余張床,近2000名醫護人員,我們都會承擔起搶救的重任。”王暉主任說,“我們會盡全力守護每一個人,直到打贏這場戰‘疫’。”(文/靳曉方 圖/受訪者提供)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