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楊富強:拓展更大減油空間
石油在中國是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能源品種。石油消費在保障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也帶來諸多環(huán)境污染,建立一個可持續(xù)的石油開發(fā)和消費模式至關重要。石油消費導致的污染包括燃油車等移動源帶來的大氣污染,以及塑料等化工產品不合理利用和廢棄處理帶來的水體和土壤污染等。
減少石油消費的功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減少污染,保護公眾身體健康;其二,減少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其三,增強國家能源安全。
中國通過減少煤炭消費和提高能效等方式減少了大量碳排放,但對于石油問題,有觀點認為,中國石油消費量目前只占一次能源消費量的19%,而在一些主要發(fā)達國家,這一比例達到30%以上,因此中國不用減少石油消費。
其實不然。中國石油資源貧乏,石油消費量卻在增長,為了加強空氣污染治理和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正順應國際大趨勢,像一些歐美國家和地區(qū)近年的做法一樣,加快了從化石能源向低碳能源轉型的步伐。此外,中國70%以上的石油依賴進口,在石油供應安全和經濟穩(wěn)定方面,這種高比例對外依存度給中國帶來某些挑戰(zhàn),從這點來說,也需要加快能源轉型的步伐。
從具體的石油消費模式來看,中國石油消費對經濟發(fā)展的支撐效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整體物流效率遠低于發(fā)達國家,運輸結構中公路比例偏高,低端化工產品生產量大且消費存在大量浪費。這些都是在不影響經濟發(fā)展前提下就可實現的減油空間。此外,電動汽車助力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的吸納、電動汽車與智能網聯等新技術的融合,不僅存在巨大的節(jié)油空間,也將是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引擎。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預計對能源的需求將進一步增長。如果不盡快進入能源轉型快車道,中國的石油消費總量無疑還會持續(xù)增長,而高碳鎖定的能源消費模式將使得清潔能源轉型難上加難。與促進經濟發(fā)展一樣,解決環(huán)境問題無法一蹴而就,要經過較長時間的認知和實踐。中國確立了2035年實現“美麗中國”的中遠期愿景。目前,中國在能源轉型之路的實踐越來越有經驗和成效,相信將為15年后建設成的“美麗中國”做出重大貢獻。
(作者系自然資源保護協會高級顧問)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石油 消費 中國 空間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