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劉清泉:當醫生,我的職責就是救人
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
堅守一線 戰疫到底
3月5日下午2點,在與約定時間晚了近一個半小時的時候,滿頭灰白頭發、帶著濃重黑眼圈的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終于神情疲憊地出現在武漢東湖賓館。剛下車,他就不斷表達歉意——他剛從武昌醫院查房回來,由于和病患及其他醫生交流太投入,一下子忘了時間……
從1月21日以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的身份馳援武漢至今,劉清泉已兩度來到武漢,在這里累積工作了一個多月,至今仍未休息。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第一版證治方案的完成,到中醫方艙醫院的建立,再到大量患者康復出院,劉清泉說,這背后是無數醫護人員的日夜辛勞堅守。同時,一批批患者康復出院,也證明治療新冠肺炎,中醫診療的方式大有可為。
深夜兩點,拿出第一版中醫證治方案
1月21日,劉清泉受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委派奔赴武漢,一下飛機,他便隨專家組直奔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這是他第一次親眼看到新冠肺炎患者。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劉清泉走進隔離病區。根據新冠肺炎患者癥狀輕重的不同,從當天下午3點開始,劉清泉與專家組成員為患者分類會診。他們要通過實戰,從中醫學進一步了解患者的病癥特征,“為第一版中醫診療方案打底”。
除了問診,劉清泉還要查看患者的肺部CT、血氧飽和度等常規項目和數據,并根據中醫診療的特點為患者把脈、看舌象。防護服、護目鏡無疑為中醫診療中的“望聞問切”增加了難度。劉清泉頂住壓力,憑借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當天就在隔離病區和專家組成員們為院內近百名患者完成了初步會診。
從金銀潭醫院回到駐地,雖然已經很疲憊,但劉清泉顧不上休息,便和專家組成員們展開了討論。從新冠肺炎患者的病因,到病情的發展,以及如何從中醫角度對患者進行救治,專家們在討論中達成了越來越多的共識。當天晚上,劉清泉開始對這一天的情況進行細致梳理,并初步制訂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第一版證治方案。方案完成時,已是深夜兩點。
這一方案被迅速提交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京的專家組又進行了進一步討論。隨后,該方案被納入國家衛健委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
因人而異,為患者制定不同方藥
2月14日,武漢市江夏區方艙醫院開艙,這是武漢首個中醫特色的方艙醫院,院長正是劉清泉。在這里,他不僅要對600多個病人負責,為他們擬定出入院標準、治療方案,方艙醫院里300多名醫護人員的日常管理他也要負責,醫院的醫療、后勤,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管。
“面對疫情,方艙醫院這種全新管理模式,有著重要的意義。”劉清泉說,這座方艙醫院建院之初,他就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寫了一份報告,提出了以中醫為主、中西藥結合,“包艙”治療輕癥確診患者的理念,武漢市首個中醫方艙醫院也由此誕生。
在一次次與患者、與當地專家的接觸當中,劉清泉對新型冠狀病毒有了更清晰的判斷。在中醫方艙醫院里,劉清泉因人而異,為患者制定了不同的方藥。他說,方藥的制定主要是兩個大方向,分為患者有內熱和無內熱。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他會對方藥的成分進行進一步調整。
在觀察中,劉清泉還發現,方艙醫院收治的患者中,很多人都出現了焦慮、抑郁、失眠等癥狀。為此,他還采取了中醫綜合治療手段,提高患者睡眠質量、恢復胃腸功能,改善體質狀態,“既治病也治心,心身病同治,幫助病人早些痊愈。”
2月26日,江夏方艙醫院首批患者康復出院。3月10日,江夏方艙醫院閉艙。26天時間,江夏方艙醫院收治的患者中,沒有一例轉為重癥。“輕不轉重,重不轉危,中醫‘既病防變’的指導思想有助于集中更多的力量搶救危重癥病人,最終實現降低病亡率的目標。”劉清泉說。
“當醫生,我的職責就是救人”
查房、巡診、會診……每天早上6點起床,凌晨1點多睡覺,這種緊張的狀態劉清泉已經堅持了一個多月,忙的時候,一天只吃一頓飯或兩頓飯,“總不能干活干到一半吃飯去吧。”劉清泉笑著說。
雖然今年已經55歲,但劉清泉總感覺自己還是二三十歲,一忙起來就停不下來,“當醫生,我的職責就是救人。”(人民日報記者 李昌禹 申少鐵)
3月3日,第七版診療方案公布。對方案中的中醫診療內容,劉清泉花了不少心思。“第七版的中醫藥療法主要在危重癥患者救治上進行了修訂和改善。”劉清泉說,眼下,他最關注的就是重癥救治降低病亡率,重任在肩,“疫情不退,我也不能退。”
“傳染病是人類的天敵,過去是,現在也是,需要全人類共同面對。”談及新冠肺炎的中醫救治,劉清泉說,要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
“中醫一直在與疫病作斗爭,中醫藥典中的每一個名方,都是心懷大愛的醫者深入疫區觀察救治,用很大代價得來的。”劉清泉說,身為一名中醫人,更要傳承好中醫的精華,守正創新,以精湛的醫術更好地服務大眾。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清泉 中醫 患者 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