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800年《清明上河圖》邂逅600年昆曲
800年《清明上河圖》邂逅600年昆曲
張擇端成大型原創昆曲主角 將于來年初在天橋劇場登臺
800年《清明上河圖》邂逅600年昆曲。由北方昆曲劇院出品的大型原創昆曲《清明上河圖》將于2020年1月2日、3日在天橋劇場登臺。該劇選取畫卷中的人物為角色,以宋徽宗時代為歷史背景,以北宋畫家張擇端為核心人物,通過描述張擇端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展現北宋都城的社會繁華與市井百態。
劇本創作歷時十年
以張擇端為主人公
作為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具有獨一無二的藝術價值。畫作雖舉世聞名,但有關張擇端的史料卻零星可數。從最初的文本構思到最終的劇本呈現,原創昆曲《清明上河圖》的劇本創作歷時十年之久。為了扎實劇本內容、融合昆曲特色,將寓意與創意完美呈現,編劇王焱研究了北宋相關時期的各個歷史側面,多次重塑主題,將劇本結構推翻再建,并對劇中念白精雕細琢,數易其稿后才最終定稿。
劇中主人公張擇端,既是畫中人,又是作畫人,還是劇中主人公。故事中的他從最初愛情美滿、躊躇滿志,轉而妻離子散、命途多舛,最終向死而生、豁然頓悟。在重獲新生后,張擇端不再執著于功名利祿,他將自己的生命感悟融于筆端,最終創作出流芳百世的《清明上河圖》。該劇通過描述張擇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這一人生感悟過程,揭示了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藝術境界,啟迪世人只有不畏浮云遮望眼,才能尋得心靈的歸宿。
老生袁國良挑大梁
一人扮演三個行當
作為繼《紅樓夢》之后的又一次巨大挑戰,北方昆曲劇院聚集了精良的主創班底,力邀在戲曲界有“拼命三郎”之稱的導演翁國生,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教授邊文彤、胡耀輝,服裝設計知名品牌“納蘭紅”創始人劉思彤等業界專家傾力加盟。同時大膽起用本院的優秀青年創作人才,如唱腔設計、作曲姚彩虹,唱腔配器邢驍,副導演霍鑫、王鋒。同時聘請昆曲前輩藝術家計鎮華、張靜嫻、陸永昌等人作為藝術指導。
該劇主人公張擇端的扮演者為北昆優秀青年老生演員袁國良,他將貫穿全劇,扮演巾生、窮生、老生三個行當。劇中女主角李秀姑的扮演者則是北昆新生代優秀演員邵天帥,她在劇中雖戲份不重,卻能相得益彰、別具魅力。雖然全劇在人物刻畫上著力體現的是張擇端,然而出場的群戲演員表現的卻是此劇的絕對主角——人民。這些普通的汴京民眾,還原了那個時代的風俗民情,構成了《清明上河圖》的靈魂特質,其中許多小角色都由劇院的實力演員擔綱。
北昆借《紅樓夢》轉型
以《清明上河圖》顯成熟
讓各自獨立的兩大文化符號碰撞出新意,《清明上河圖》已不是第一部。
幾年前北昆就曾打破昆曲題材的局限,讓600年昆曲結合200年《紅樓夢》,創排昆曲《紅樓夢》。這樣一部耳熟能詳的皇皇巨著,曾經被無數次地搬上銀幕和熒屏,甚至成為越劇經典。改編昆曲時如何刪減得當,更重要的不僅僅是生硬的昆曲與文學的壘加。2小時40分鐘的篇幅,對于舞臺來說已經不短,對于120回的《紅樓夢》來說,則是太短。于是,該劇以上下兩本,從寶玉入世開始,至寶玉出世終結,不只局限于寶黛愛情悲劇,而是以寶玉入世和出世為主線,王熙鳳個人命運為副線,展現了賈家的興衰榮辱,塑造了榮國府中的眾生相。
此次的《清明上河圖》依舊以人物命運勾連北宋汴京民俗眾生相。如果說《紅樓夢》是昆曲申遺10周年北昆的轉型之作,《清明上河圖》則是北昆中生代演員走向成熟的作品,70余人的演出陣容也全面超越了《紅樓夢》。
編輯:楊嵐
關鍵詞:昆曲 清明上河圖 張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