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止痛藥使用不當 可致消化道出血
近日,清遠的王阿姨因嚴重貧血被家人送進醫院,到醫院后檢查發現,導致王阿姨貧血的原因是慢性消化道出血。經詢問得知,原來王阿姨有偏頭痛的毛病,每次頭痛發作,她就自行服用“頭痛散”,連續3年來,每天都服用1至2包,導致反復黑便、心悸、頭暈等癥狀。經過積極輸血、止血、抑制胃酸分泌、護胃等治療后,王阿姨病情好轉準備出院。
清遠市人民醫院血液病科主治醫師周文廣提醒,服用止痛藥前,一定要先了解清楚所有藥物的注意事項和副作用,避免消化道出血從而引發貧血等疾病。
濫用止痛藥,止了痛傷了胃
不少人在疼痛發生時習慣隨便買點止疼藥服用,以為快速達到鎮痛效果最重要,且短期使用這些藥不會有什么副作用,卻不知道已經為胃腸道埋下了安全隱患。
周文廣介紹,止痛藥主要有非甾體類抗炎止痛藥、中樞性止痛藥、麻醉性止痛藥這三種類型。非甾體類抗炎藥是最常見的,包括藥店常見的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還有俗稱“頭痛散”的阿咖酚散等。這類藥物具有解熱、鎮痛、抗炎作用,應用廣泛,小到發燒感冒、頭痛、牙痛等常見病,大到治療骨關節病、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預防心腦血管并發癥,都會使用。
但非甾體抗炎鎮痛藥同時也是消化性潰瘍重要的致病因子之一,這類藥物的副作用會直接損傷胃腸黏膜,甚至導致消化道出血,長期使用還會損害肝腎功能和造血系統。
“幾乎每天都能接診到因服止痛藥而傷到腸胃的患者,而黑便就是消化道出血的典型癥狀?!敝芪膹V介紹,止痛藥在胃內酸性環境下可直接侵蝕胃黏膜,引起胃炎或消化性潰瘍;還能抑制體內前列腺素的生成,使胃黏膜失去保護,酸性消化液趁機侵襲胃壁,從而造成潰瘍、糜爛甚至胃出血、胃穿孔。若本身就患有胃病,再服用止痛藥無異于雪上加霜。
據統計,46%至75%使用非甾體抗炎鎮痛藥的患者曾發生出血性潰瘍,29%因消化性潰瘍入院治療。另外,有胃腸道風險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高齡患者),服用非選擇性非甾體抗炎鎮痛藥,發生上胃腸道出血、穿孔的風險會比普通人增加13.2倍。
地中海貧血、蠶豆病患者別亂吃止痛藥
不久前,周文廣曾接觸過一例嚴重溶血癥患者。患者患有普通心腦血管疾病,服用了兩天的非甾體類鎮痛藥后,血色素極速降低,低至6g/L,正常男性的血色素為120-160g/L。經醫院多科室會診后,發現該患者原來合并患有蠶豆病,而患者本人并不自知。
蠶豆病人若誤吃了解熱止痛藥、碳胺藥、抗瘧藥等藥物后,1-3天可出現面色蒼白或蠟黃、尿呈茶色或醬油色癥狀,即發生溶血現象。遇到上述情況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出現生命危險,嚴重時要輸血急救。
除蠶豆病患者外,地中海貧血患者服用藥物也需非常謹慎,若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止痛藥,極易發生溶血情況。
“一些成分不明的‘頭痛散’長期使用容易成癮?!敝芪膹V指出,“頭痛散”含有一定刺激神經的物質,長期服用會帶來比較嚴重的副作用,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導致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嚴重者可致再生障礙性貧血;容易導致胃潰瘍、糜爛性胃炎導致胃出血;可能會導致神經過度興奮或者造成肝臟的損傷。
周文廣說,患者頭痛發作時,應積極就醫找到頭痛的病因,不要只吃頭痛散,治標不治本,一時緩解癥狀,是沒有很大效果的。如果服用頭痛散已經有上癮的跡象,還是應該盡量戒除癮癥。
他提醒,在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止痛藥期間,超過一個月的,一定要監測自己有無黑便或血便。如果有,應及時停藥,根據醫囑和具體情況調整治療方案,改用其他藥物。必要時,還可同時服用胃黏膜保護劑,比如拉唑類藥物等,治療胃黏膜損傷,促進組織修復和潰瘍愈合。“止痛藥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遵從醫囑,合理用藥,切不可使用一些成分不明的止痛藥或止痛產品。”
編輯:劉暢
關鍵詞:止痛藥 服用 患者 道出